
1、相煎何太急的意思
形容兄弟或內(nèi)部之間的殘殺或破壞。亦作“相煎何急”。
近義詞:煮豆燃萁、同室操戈、自相殘殺、分崩離析、兄弟鬩墻、自相魚肉、禍起蕭墻
反義詞:同仇敵愾、和衷共濟、同心協(xié)力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譯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魏文帝曾經(jīng)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nèi)做成一首詩,做不出即處以死刑。東阿王隨聲就做詩一首:‘鍋里煮著豆子用來作羹,濾豆子用來作汁。豆秸在鍋底燃燒著,豆子在鍋中哭泣:你我本是一個根上生長的,你為什么這樣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 ’魏文帝聽了深有慚愧之色。”
2、相煎何太急的故事
三國時期,北方的的曹操有數(shù)個兒子,其中數(shù)曹植最為聰明,滿腹才華。在曹操去世后,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建立魏國,史稱魏文帝。魏文帝任命弟弟曹植為丞相。
曹植非常有才華,精通詩詞歌賦四書五經(jīng),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chǎn)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在皇帝面前也說三道四,謠言惑眾,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nèi)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長夢多。
曹丕聽信了讒言,準備動手,殺死弟弟曹植。正趕上一樁造反政事,曹丕認定曹植為主謀,正午時分,曹丕傳弟弟曹植到池廳邊相見,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衛(wèi)隊揮刀截下。見到曹丕,曹植道:“哥哥找我有什么事嗎?”
曹丕道:“近日宮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聽說了吧,我登基稱帝你心生嫉妒,懷恨在心,造反一事是否你主使的?”
曹植長嘆一聲,道:“兄長懷疑我造反?謀你河山篡你朝位!這罪行可不敢擔當,還請兄長明察秋毫。”
曹丕不好推辭,只得說:“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誼,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體現(xiàn)兄弟感情的詩,但是全詩不能出現(xiàn)兄弟二字。不然,休怪我大義滅親了。”
曹植連忙說:“好,若我不能在七步內(nèi)作詩一首,任憑你處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說。“爽快!爽快!咱倆一言為定。”
曹丕說完,曹植便邁出了第一步,突然,他聞到了從遠處飄來的陣陣煮豆的香味,靈感一來,借物抒情,在剛走到第六步時就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按此詩現(xiàn)在流傳只有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詩作完,曹植對曹丕說:“我們雖有君臣之分,但畢竟是骨肉相連,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殘?我無意與你權(quán)利相爭,無論誰是君主,我都會忠貞不二地跟隨,毫無怨言!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若你要殺我,輕而易舉,何必大費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免去了曹植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xiāng)侯。但此后他一再被貶,最后四十一歲時憂郁而死。
從此,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贊他有“七步之才”。成語“七步之才”、“煮豆燃萁”、“相煎太急”都是從這個故事產(chǎn)生的。“七步之才”形容人思路敏捷,富有才華。“煮豆燃萁”、“相煎太急”比喻兄弟或內(nèi)部之間互相殘害。
3、相煎何太急舉例
這兩個王子,年齡只差一歲,小時候總是親昵地玩在一起。當他們漸漸知道王位的利害時,就開始相煎太急的爭斗了。
馬家為富不仁,老父死后幾個兒子相煎太急,互相殘殺、爭奪財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