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得魚忘筌的意思
筌(quán):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賴以成功的事物、條件。也比喻達到目的后忘恩負義、背棄根本。
近義詞:兔死狗烹、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反義詞:飲水思源
出處
《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譯文:
《莊子·外物》:“掛在河里的筌本是用來捕魚的工具,可等捕到魚后,就已經(jīng)成了沒用的東西;設(shè)在山里的圈套本是用來捉兔子的工具,可等到捉住兔子以后,也成了沒用的東西。語言和文字是用來表達意思即說明心中想法的手段工具,但如今的學者,卻太看重語言和文字,而把‘意’給搞沒了。”
2、得魚忘筌的故事
一天,一個老漁夫蹲在岸邊,把捕魚的竹器筌投進河里,然后,漁夫拾了塊干凈的石頭坐下來,悠閑地牽著系筌的繩子。
突然,浮標亂動起來,漁夫沉著地往上拉繩,一拉、兩拉、三拉,竹筌上來了,只見里面活蹦亂跳著一條紅鰱魚。漁夫手扣住魚身,取根繩子串過魚腮,掂量一下,高興地拿著魚,提著筌,回家去。
剛走幾步,他覺得又拿魚又拿筌,都挺沉的,心想:我不是來捕魚的嗎?把魚拿回家里就是了,還要筌做什么呢?于是,他右手向外一揚,筌落進河中消失了。
回到家里,妻子笑說:“真要謝天謝地!”
漁夫說:“應(yīng)該謝我,主要還是我本領(lǐng)高超。”
妻子接過魚兒,邊看邊說:“你就愛吹牛。按你這么說,筌的功勞就沒有了?”這時,她不由得想起了筌,忙問:“咦?筌哪兒去了?”
漁夫得意地回答:“嘿嘿,我把它扔了!你看,這么大的魚兒都捉到了,還要它干嘛?”
妻子非常驚訝,說:“你捕到了魚,目的達到了,確實是件高興的事。可是你把助你一臂之力的有功之筌丟在了腦后,這是萬萬不應(yīng)該的!你忘掉了根本,下次捕魚怎么辦呢?” 漁夫聽了,恍然大悟,對妻子的見解很是佩服。
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成語“得魚忘筌”。原指領(lǐng)會了深妙的義理,表達它的言語可以忘掉;魚捕到了,漁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語和漁具雖不可少,但畢竟只是手段,而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實現(xiàn)既定目標更重要。而今義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來幫助其達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貶義。
3、得魚忘筌舉例
他功成名就后,竟然得魚忘筌,不認曾經(jīng)帶他入行的師父。
這個人早已得魚忘筌,別妄想他會念舊日恩德給你任何幫助。
人活一世,應(yīng)牢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而不可忘恩負義,得魚忘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