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話題,“哪些思維方式是你刻意訓練過的”,有超過1400萬人瀏覽,25萬人關注。
出身不能改變,智商沒法鍛煉,但如果說人能有一次翻盤的機會,靠的就是訓練不同的思維方式。正所謂改變他人不如先改變自己,當你深陷困境的時候,換種思維方式,往往就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今天,小編為你準備了5本書,這5本書代表著5種值得刻意練習的思維方式,希望你能通過這些思維方式,轉換一個和自己相處的方法,讓你的生活從此變得不同。
1.邏輯思考,才是認知升級的第一步
《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真正的職場上限,往往取決于你有沒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它能幫助你找到問題解決的關鍵。

《簡單的邏輯學》
作者:[美] D·Q·麥克倫尼
譯者:趙明燕
這是一本足以徹底改變你思維世界的小書。作者以其簡練而又充滿趣味的筆觸,將邏輯學活化為一種藝術,從它的基本原理,到論證,到非邏輯思維的根源,再到28種就發(fā)生在你身邊的非邏輯思維形式,帶領我們進入這個精彩無比的邏輯世界,體會妙趣橫生的思維交鋒,跨過無處不在的邏輯陷阱,讓你沉醉其中,欲罷不能。
而且,這本書其實邏輯本質上是關于真相的,就像書中跟我們的講的“永遠不要放棄追逐本質原因”,那么合乎邏輯就是要合乎真相。
2.從本質出發(fā),用生態(tài)系統(tǒng)觀看世界
如果草原上生活著獅子和兔子,獅子可以毫不費力地獵殺一只兔子。你看到這一幕,很容易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覺得獅子太強大了,兔子太弱小了,甚至你會有道德評價,覺得獅子太殘忍了,而兔子是受害者。
但如果你是一個生態(tài)學者,就會在看到這一幕的同時,問自己一個問題:兔子這么可憐,這么弱小,它是怎么在這片草原生存繁衍一千萬年的?一旦你提出這個問題,你看到的故事立刻就不一樣了。這場獵殺,只是一條長長的,循環(huán)往復的鏈條上的一環(huán)。而這些隱藏劇情,是我們僅憑本能和直覺,或者「誰對誰錯」的簡單判斷,不太容易發(fā)現(xiàn)的。所以,從生命 / 生物學的視角來觀測世界萬物,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自己,或者是世界的運行。

《生命的法則》
作者:[美] 肖恩·B·卡羅爾
譯者:賈晶晶
《生命的法則》這本書貫穿了從分子生物學到宏觀生態(tài)學的基本原理,是一部掌握生物學思維的典范。
生物學中道理,學懂了就會是一套可以用來隱喻其他領域的語言。閱讀這本書,首先能讓你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多一分認識,其次是用生物學的思維去認知周圍紛繁復雜的自然世界。
3.時間管理已過時,時機管理正當?shù)?/b>
巴菲特在2017年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中曾說過:我能看見1000多家公司,但我沒有必要每個都看,甚至看50個都沒必要。投資這件事的秘訣,就是坐在那兒看著一次又一次的球飛來。很多人從開始就會喊快打呀,別理他們,只需等待那個最佳的球出現(xiàn)在你的擊球區(qū)。
沒錯,想要獲得最大成就,謀得高效,關鍵就在兩個字——時機!也許會有人反駁說,每個球都打一下,每個時間節(jié)點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把每一秒都過的充實,這種時間管理不是最重要的嗎?但是,真正的高手都是在做時機管理。

《時機管理》
作者:[美] 丹尼爾 · 平克
譯者:張琪
《時機管理》是一本尊重個體的書,不管你是什么時間類型,都應該順應個人節(jié)律,來安排每一項任務。這樣不僅能夠讓你個人的工作與生活更高效,還能夠讓你實現(xiàn)與團隊的無縫同步。通過找到群體時機,提高整個團隊的協(xié)調性與效率。
當然,這本書不只提出理論,還有具體的操作方法。每個章節(jié)都配有“時機管理手冊”,能夠引導你一步一步定制出專屬于自己的方案,找到你的時機,并將之運用到工作與生活中。
4.小小清單,讓復雜工作變簡單
現(xiàn)代世界的復雜性已經(jīng)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圍,任何一個需要從業(yè)人員掌控大量知識的領域都難逃厄運。從醫(yī)療到金融,從商業(yè)到行政,生活中的錯誤屢屢發(fā)生,令人觸目驚心。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已使我們不堪重負,要在復雜的世界中拯救生活,我們必須依靠清單。

《清單革命》
作者:[美] 阿圖·葛文德
譯者:王佳藝
使用清單,就是為大腦搭建起一張“認知防護網(wǎng)”,它能夠彌補人類與生俱來的認知缺陷,如記憶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
曾推動奧巴馬醫(yī)改的白宮顧問阿圖·葛文德在《清單革命》一書中提出清單的4大行事原則:權力下放、簡單至上、人為根本及持續(xù)改善。它們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實用的支持體系,將在復雜的世界中拯救你的生活。
5.關注少而精,而不貪多求全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里說:“少則得,多則惑。”可多方面理解,一是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二是沒什么讓你選擇時,你就能得到你面前的東西了,讓你選擇的機會多了,就不知道要什么了。
大意差不多,可是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的不同時期,都有自己細微不同的見解。見微知著,見小識大,越來越懂人成熟的標志就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林語堂說過一句話:“生之智慧,在于摒棄不必要之事。”這樣的人生,就是“精要主義”的人生,少而精,生活和工作都充滿了意義。

《精要主義》
作者:[英] 格雷戈·麥吉沃恩
譯者:邵信芳
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只有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才能過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人生。
精要主義主張只做該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擁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論斷發(fā)起攻擊,倡導“在合適的時機,以恰當?shù)姆绞剑非蠛线m的事情”。它旨在讓人們重新掌控自己的選擇權,自主決定如何支配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不再是許可他人替我們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