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亦作“縱虎歸山”。和近義詞“養(yǎng)虎遺患”都有“留著敵人不管,以致留下禍患”的意思。但“縱虎歸山”偏重于“縱”,即放走敵人。“養(yǎng)虎遺患”偏重于“養(yǎng)”即縱容敵人。
近義詞:養(yǎng)虎遺患、后患無窮、養(yǎng)癰(yōng)遺患
反義詞:斬草除根、除惡務(wù)盡、斬盡殺絕
出處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劉備跟隨曹操到都城許昌。曹操是一個疑心非常重的人,他表面上對劉備非常尊重,每天請劉備喝酒吃飯,但是實際上很不放心;常派人察看劉備的動靜。
劉備是漢朝的宗室的遠(yuǎn)親,中山靖王之后,劉備也參與了這一秘密活動。為了避免曹操的懷疑,他常常關(guān)著大門,躲在院子里種菜,裝出胸?zé)o大志的樣子。謀士程吳看出劉備不是一般的人,對曹操說:“我看劉備此人志向不小,頗有點英雄氣概。如果現(xiàn)在不殺他,將來必成禍患。”
曹操拿不定主意,征求另一謀士郭嘉的意見。郭嘉認(rèn)為,現(xiàn)在正是用人之時,劉備是英雄,失敗了才投奔曹操,如果殺了他,會落得個害賢的壞名聲,沒有什么好處。
曹操認(rèn)為他說得對。不久,袁術(shù)因被曹軍打敗,想去投奔袁紹。曹操不愿讓袁術(shù)、袁紹兩股勢力聯(lián)合,準(zhǔn)備派兵去攔截袁術(shù)。一心想脫身的劉備見機會來了,對曹操說:“袁術(shù)投奔袁紹必經(jīng)徐州,請將軍撥給我一些兵馬,在半路上截殺,保證能捉住袁術(shù)。”曹操深信不疑,讓劉備帶領(lǐng)五萬人馬前往徐州。
劉備立即率軍匆忙出發(fā)。關(guān)羽、張飛看到他慌忙的樣子,很不理解,問道:“哥哥此次出征,為何如此急急忙忙?”
劉備解釋說:“我在曹操手下好象是籠中的鳥、網(wǎng)中的魚,很不安全,也無法施展自己的本事。這次出征,就好比魚兒回到了大海,鳥兒飛上了天空,可以任意暢游翱翔,再也不會受人家限制了。”
劉備剛走,郭嘉、程吳從外地趕回許昌。他們聽說曹操放走了劉備,急忙去見曹操。程吳說:“從前劉備做豫州牧?xí)r,我等曾請求您把他殺掉,丞相沒有聽從;如今您又給了他許多兵馬,這等于把蛟龍放回大海,把猛虎放歸深山啊。以后再想制服他,能夠辦得到嗎?”
郭嘉接著說:“即使丞相不把他殺掉,也不該輕易放他離去。人說得好,一旦放跑了敵人,就會帶來無窮的后患。”
如果我們的作戰(zhàn)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敵人消滅掉,造成放虎歸山的后果。
你們讓他回去,就等于放虎歸山,他一定會來報復(fù)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