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稱呼。稱我牛也好,稱我馬也好。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贊也好,決不計較。亦作“呼牛作馬”。
近義詞:呼馬呼牛
出處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譯文:
《莊子·天道》:“過去你叫我牛我就稱作牛,叫我馬我就稱作馬。”
這個成語來源于莊子講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自認為博學的人,名叫士成綺。他愛慕玄虛,四處參師訪友,一心想有所收獲。他經(jīng)常聽別人贊嘆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于是登門拜訪老子。
士成綺一見到老子就說道:“聽說先生是個圣人,我便不辭路途遙遠而來,一心希望能見到你,走了上百天,腳掌上結(jié)上厚厚的老繭也不敢停下來休息休息。如今我觀察先生您,竟不像是個圣人。看您宅院里,老鼠洞邊的泥塊中有許多剩余的食物和果蔬,這些都被輕易地丟棄在一邊,積累了這么多的物品, 卻沒有好好收藏,這些都是為富不仁、不節(jié)儉的做法。聽說您還囤積了不少財產(chǎn)。”老子好像沒有聽見似的不作回答。
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錯了,又來跟老子道歉。恭順地說:“先生,昨天我說話無禮,刺傷了您,昨晚內(nèi)心糾結(jié)不安,反省自己出言不遜,今天特來向你致歉,內(nèi)心順暢平和了許多,請問這是什么原因呢?”
老子慢慢地說道:“他們說我是充滿智慧神圣的人,我自以為早已脫離了這種人的行列。過去你叫我牛,也只是稱謂上稱作牛,叫我馬,也只是稱謂上稱作馬。你說我為富不仁,也只是你口中稱謂上的為富不仁。我順應自然,不排拆所有的外來稱謂,所以,這又怎么能影響我寧靜的心呢?如果存在那樣的外形,人們給你相應的稱呼,而你卻不愿接受、抗拒它、怨恨它,那么你的內(nèi)心就會糾結(jié)不安,而且再次受到外在言語對你的傷害。我修持自身,順應自然,這樣做不是刻意接受外來名號,只是自然而然地放空心靈,順應萬物罷了。”
士成綺聽完這段話,羞愧地不敢正視自己的影子,像雁一樣側(cè)著身子挪動,躡手躡腳地走向前問道:“修身之道是怎樣的呢?”
老子說:“我看你的容顏高傲無禮,你的目光執(zhí)著貪婪,你的額頭桀驁不順,你的口舌伶俐不正,你的身形高大壯觀,就好像那烈馬被拴住,身體雖然看似平靜,但內(nèi)心卻奔騰不肯停歇。好像明察而又精審,好像很有智慧,而又外露驕恣之態(tài),凡此種種行為都很不真實,都不能看作是人的真實本性。你并非真的想學道,就像偷越邊境的人。這樣的人就叫竊賊。”
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藥以花相......花神有靈,付之勿較,呼牛呼馬,聽之而已。
他這個人就是這個脾氣,任人呼牛呼馬,一聲不吭,從不與人爭執(zhí),誰嫁了他都是福氣。
呼牛呼馬,無關(guān)輕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