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
“司馬青衫”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當(dāng)時指白居易自己,后來用以形容形容極度悲傷。
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
青衫,唐制,文官八品,九品以青,是白居易身份的標(biāo)志。
司馬青衫: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白居易任江州司馬,在送客上船時,偶然聽得琵琶聲,于是邀請琵琶女演奏。
在和琵琶女對話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覺得他們兩人命運相同,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驚人句,并為之淚濕青衫。
“司馬青衫”表達(dá)的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意思。因此,古代詩人常用此典故來表示由于內(nèi)心痛苦而傷心流淚。

宋司馬光《錦堂春》“席上青衫濕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是說“傷心事”還不止琵琶女的身世。
金吳激《人月圓》從“南朝千古傷心事”一直說到“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也是指傷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還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
元白樸《奪錦標(biāo)》在新亭眺望時觸目傷心,也說到“誰念江州司馬,淪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濕”,這里就是寫自己的悲痛了。
還有反用這個典故的,如劉鎮(zhèn)《水龍吟》“笑多情司馬,留春無計,濕青衫淚”和辛棄疾《滿江紅》“笑江州、司馬太多情,青衫濕”。
不過這些反用,表面上是曠達(dá)的樣子,實際上蘊含著更多的悲痛。
擴(kuò)展資料:
“司馬青衫”最初指代的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1]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