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集體舞指以一個音樂作品為單位,基于對此音樂作品的感受與身體動作表現(xiàn),最后走向具有舞伴與隊形、集體協(xié)作完成的律動表演。
也就是說,在幼兒集體舞中,動作學習其實沒有過多的挑戰(zhàn)與要求,而更多的是為幼兒提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同伴間情感交流的機會,學習情感交流的多種方式,如語言、肢體、眼神等,從而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01
幼兒集體舞隊形
那么,在幼兒集體舞中,孩子們應該如何排列?孩子們可以站成哪些不同的隊形呢?
直列舞
指以兩條及兩條以上直列隊形為基本隊形的集體舞。直列隊形中的舞者可以面向前方,也可以面向舞伴,兩兩相對。
? 當幼兒站成直列隊形時,大多數(shù)幼兒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此隊形中,教師最常用的是站在隊形之前與幼兒面對面,做鏡面示范。當然,也會依據(jù)動作的方向要求,教師可以站在隊形的前后、左右任何一個點位。
單圈舞
指全體幼兒圍成一個圈,以圈為基本隊形而進行的集體舞。全體幼兒可以朝順時針方向,也可以朝逆時針方向,邊行進邊舞蹈;可以朝圓心,也可以朝圈外。
? 當幼兒站成單圈舞隊形時,此時所有幼兒的注意力最容易集中,因此,教師可以與幼兒一樣,站在圈上進行示范,便于全體幼兒都可以看清教師的運動方式與姿勢。
雙圈舞
指全體幼兒圍成兩個圈,以雙圈為基本隊形進行的集體舞。如果里圈與外圈形成舞伴關(guān)系,具有呼應的動作,那么里圈與外圈要求人數(shù)相等;如果里圈與外圈不形成舞伴關(guān)系,那么里、外圈人數(shù)可以隨意。
? 當幼兒站成雙圈隊形時,幼兒的注意力也是比較容易集中的,因此,教師一般站在內(nèi)圈上示范比較合理,便于全體幼兒能夠看清。
02
幼兒集體舞設計要點
想提高幼兒園集體舞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應作好充分的準備。就集體舞的要素來看,集體舞主要包括音樂、動作和隊形三大要素。
合理選擇音樂作品
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許卓婭教授曾說過,集體舞音樂的選材范圍非常廣泛,只要音樂動聽并具有良好的舞蹈性,能激起幼兒舞蹈的愿望,都可以成為很好的集體舞音樂。
節(jié)奏清晰、旋律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工整的音樂,能激發(fā)幼兒進行集體舞活動的欲望。教師在選擇集體舞音樂時要考慮節(jié)奏鮮明,結(jié)構(gòu)簡單的曲子,速度以中速為主,最好有明顯的前奏、間奏和尾奏,便于留足時間讓幼兒考慮什么音樂時做什么動作,利用前奏、尾奏交換舞伴,變換隊形等。
動作推進由易到難
集體舞動作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大家可以參考“上肢動作——下肢原地動作——無隊形變換原地動作——有隊形變換動作”這樣的步驟來實施,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所出示的新動作都在幼兒動作能力范圍內(nèi)。
在這里,小編也有個溫馨提示:在幼兒園集體舞教學活動中,老師們也可以運用視頻、圖片等視覺媒介,幫助幼兒理解活動中的故事與情境,更好地體驗和記憶動作哦!
隊形變換循序漸進
集體舞活動的前提條件是整齊而有秩序的舞蹈隊形,而隊形變換是集體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變換集體舞隊形可以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同時也增加了幼兒跳舞的熱情,但隊形變換不宜過于頻繁,且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例如,學習圓圈舞蹈隊形時,教師可先進行“單圈”舞蹈的教學,待幼兒熟練掌握后再進行“雙圈”舞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