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活動是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用雙手或操作簡單工具,對各種形態(tài)(點狀、線狀、面狀、塊狀)的,具有可變性的物質(zhì)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間的、可視的、可觸摸的多種藝術形象的一種藝術活動。它是幼兒喜愛的另外一種美術活動,對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據(jù)目前對幼兒手工活動的研究看,幼兒手工能力呈現(xiàn)出與繪畫能力發(fā)展狀況相一致的過程和表現(xiàn)特點。但由于手工活動是一種立體的、三維的創(chuàng)作,有著其自身的階段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時期:
一、無目的活動期(2~4歲)
無目的活動期,又稱為游戲階段。這一時期的幼兒由于手部小肌肉發(fā)育不夠成熟,認識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只是把手工當作一種純粹的玩耍活動或游戲,并沒有明確的制作目的。此時的幼兒還不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質(zhì),也不能正確地使用工具和材料。如果沒有成人積極的引導和鍛煉,有的幼兒在無目的活動期的時間會延續(xù)到將近4歲。無目的活動期的特點與涂鴉期繪畫的特點非常相近。
在紙工活動中,撕紙是這一階段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他們喜歡無拘無束地將紙隨意撕開、撕碎,并把紙片拋灑出去,讓紙片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開始,他們并不能正確、靈活地使用剪刀,紙經(jīng)常會被鉸在剪刀里或從剪刀里滑出。多次練習之后,幼兒剪紙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漸運用自如。在折紙方面,3歲以下的幼兒只能隨意進行無規(guī)則的對折和簡易折疊,但很難折出成型、具體的東西。這時的幼兒還沒有明確的表現(xiàn)意圖,他們只是滿足于手工操作的過程,享受著自由活動的快感,體驗著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在泥工活動中,這一時期的幼兒不能有目的地塑造出形象。起初他們只是把泥在手中隨意拍打,時而掰開,時而又捏成一團,樂此不疲。幼兒在充分享受著橡皮泥、油泥或黃泥帶給他們的觸覺感,以及從視覺上感受到的材料形態(tài)的變化。到了無目的活動期的后期,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就可以用泥土團出圓球,并用圓球來代表其他的事物,如人、房子和動物。這與他們在涂鴉期畫大大小小的圓來代表一切事物是一致的。
教師應為這一階段的幼兒多提供手工活動的機會,特別注意一定要提供給他們安全、衛(wèi)生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在泥工活動中,教師不能因為黏土容易弄臟衣服就限制幼兒操作,可以給幼兒提供圍裙、護袖等讓幼兒自由操作;在剪紙活動中,不能因為剪刀有危險就不讓幼兒嘗試,這樣不但會影響幼兒手工技能的發(fā)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人格的發(fā)展。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手的動作和力氣的大小,為他們提供幼兒專用剪刀,紙張也不能太厚,確保安全、便利。
二、基本形狀期(4~5歲)
基本形狀期,又稱為直覺表現(xiàn)階段。這一時期大致相當于幼兒繪畫中的象征期,由無目的的動作逐漸逐漸發(fā)展到有意圖的嘗試。幼兒常在制作前就宣稱他們要做什么,然后才開始制作。他們會利用工具和材料嘗試塑造出自己熟悉和喜愛的各種形象,但這一階段能塑造的形象往往都是外形飽滿、結(jié)構(gòu)簡單的物體。
在紙工活動中,幼兒的撕紙和粘貼能力逐步得到加強,學會了直線剪,能力較強的幼兒會沿著各種線條剪、沿著簡單的形狀剪。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幼兒剪的技能進步緩慢。但是,這時幼兒折紙的能力逐步增強,他們可以掌握對邊折、對角折等基本技能,在動手體驗的過程中,期盼著最終折紙的效果。
在泥工活動中,幼兒從拍打泥土進入用手團圓、搓長、壓扁的階段。起初,幼兒常用棒狀形式代替畫出的線條,把它們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宛如一件浮雕作品。到了這個階段的后期,棒狀出現(xiàn)了粗細、長短的變化,有了部分與部分的連接,但只是機械加工,外形粗略,整體感不強,并不能很好地表現(xiàn)物體的細節(jié)特征。
基本形狀期是幼兒手工發(fā)展從無目的的活動走向樣式化活動時期的過渡階段。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嘗試,表達自己的意圖,培養(yǎng)他們對手工活動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教給幼兒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幫助幼兒實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三、樣式化期(5~7歲)
樣式化期,又稱為靈活表現(xiàn)階段。這一時期的幼兒由于手部精細肌肉不斷發(fā)育,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有所增強,且掌握了一些操作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很強烈,喜歡用各種工具和材料來操作,表現(xiàn)自己的意愿。
在紙工活動中,幼兒已掌握連續(xù)地沿各種線條和形狀剪的技能,并嘗試剪出較復雜的輪廓,能力強的幼兒還能通過折疊剪,剪出漂亮的窗花。幼兒的折紙技能也趨向于復雜化,掌握了對邊折、對角折、雙正方形折、雙三角形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邊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組合折等方法,并進行組合型折紙。這一階段的幼兒喜歡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手法,卷紙、團紙、染紙等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手工活動。
在泥工活動中,幼兒能用多種技能塑造各種物體的立體造型,并樂于將其組合成更復雜的形象。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凹凸連接和輔助材料插接是幼兒常用的方式。他們還會借助輔助工具、材料來表現(xiàn)物體的細節(jié)特征。如把豆子嵌在小動物的頭部當作眼睛,用牙簽刮出人物的嘴巴、鼻孔,用樹葉給寶寶當被子等。這一時期幼兒的作品大多是獨立式的圓雕,造型較為形象生動。
在自制玩具活動中,幼兒喜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材料,如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他們不僅能通過剪、挖、粘、接等技法來進行建構(gòu),還可以對作品進行細節(jié)的裝飾,力求表現(xiàn)得更完美。
對這一階段的幼兒來說,教師應給他們提供多種手工工具和材料,并注意引導他們正確使用這些工具和材料,鼓勵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以及用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創(chuàng)作的意圖。此外,教師在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工具、材料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創(chuàng)作能力。
幼兒手工活動與繪畫活動有大致相同的歷程。但繪畫是平面的,手工多為立體的,幼兒需要掌握三維結(jié)構(gòu),因此難度會更大一點。再加上幼兒身心條件的限制,這使得幼兒手工能力的發(fā)展要稍落后于繪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