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作者是:王貞白。“一寸光陰一寸金” 最早出自唐末王貞白的七絕詩《白鹿洞》。這首詩寫自己的讀書生活,是一首惜時詩。詩中“一寸光陰一寸金”詩句成為勸勉世人珍惜光陰的千古流傳的至理名言。后人應(yīng)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知識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為充實和豐富自己,應(yīng)十分珍惜時間才是。

一寸光陰一寸金全詩:
白鹿洞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譯文:
我在專心讀書,在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jīng)過去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一樣珍貴。如果不是因為過路人的玩鬧笑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還在學(xué)習(xí)周公孔子的精髓和教誨。
作者
王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于故里,朝廷敕贈王貞白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于廣豐區(qū)城西門外城壕畔。
拓展資料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自于中國明代時期的《增廣賢文》,這是一個用來描述時間寶貴的著名諺語。說的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黃金一樣寶貴,但是一寸黃金買不到一寸光陰,因為光陰是一去不返回的,是留不住的。這說明時間比黃金還要寶貴,因此我們要珍惜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