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備課
1、備教學對象
設計教學活動前應充分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學習經(jīng)驗和能力,還要具體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能力弱的幼兒扮演簡單的角色,能力強的幼兒扮演有難度的角色,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參與的快樂。
在我園大班組織舉行的教學活動中,冉麗老師在《愛幫助別人的小鼴鼠》這個活動里,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注重對幼兒進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讓幼兒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人格的培養(yǎng)。
筆者認為這一點是閃光點,是現(xiàn)在孩子所缺失的東西。
2、備教材,熟悉教材要求
教師既要熟悉教材內容,有駕馭教材的本領;又要結合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加工整合,使其適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又符合本地教育的實際。
3、備活動設計的思路和活動方式
活動要讓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實踐意識。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冉麗老師用抑揚頓挫的朗誦和快樂柔和的音樂為背景,使孩子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并很快進入狀態(tài)。
4、備活動準備
比如,活動中用到的木偶、頭飾,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等。
二、上課
1、上課時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和合作能力
冉麗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演木偶劇的形式呈現(xiàn)的,活靈活現(xiàn),非常逼真,既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又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同時,上課過程中要做到關注每一位幼兒的情緒,讓每位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
有一個幼兒是新入園的,膽子比較小,不熟悉環(huán)境,活動中不投入,冉老師和幼兒兩人扮演一個角色,帶領全體小朋友一起做。
幼兒臉上露出來的幸福感全體老師都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并借機教育小朋友要學習小鼴鼠的精神,幫助新入園的小朋友。
2、在活動中讓愛滋潤每一個幼兒的心田
大三班有位從外地轉來的小朋友,非常聰明可愛,但就是有點口吃。
開始上課時,他特別愛發(fā)言,愛提問題,因為口吃,同學都嘲笑他。譬如,把“吃”讀做ci, “走”說成dou。
由于同學的取笑,他后來上課不再發(fā)言,整天沒精打采。鑒于這種情況,筆者私底下多次和這位小朋友交流溝通,并把他帶到家里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慢慢地培養(yǎng)了他的自信。
同時,筆者也要求同學們對他進行鼓勵,不要取笑他。后來這位小朋友恢復了以往的狀態(tài),歡樂和笑容重現(xiàn)臉龐,他變得更乖巧、可愛、懂事且有禮貌。
筆者也懂得了愛心的重要性,懂得了用愛心去澆灌每個幼兒,加倍地去關愛曾被忽略的心靈。教師在每個幼兒的心中都是神圣的。
教師要走進每一個幼兒的內心世界,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關愛他們,用愛滋潤每一個幼兒的心田。
三、說課
說課重在說活動內容、活動目的、活動效果。冉麗老師在說課過程中用概括的語言說了活動內容(愛幫助別人的小鼴鼠)。
活動的目的(針對小朋友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不懂得互幫互助),活動要達到的目標或效果(讓小朋友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活動的過程(情境創(chuàng)設——老師扮演——小朋友扮演 ——活動延伸),用時沒超過5分鐘。不論從時間的把握還是說課的內容都是比較好的。
四、評課
在評課過程中我們主要評教學目標、評選材、評教學程序、評師幼關系、評教師教學基本功、評教學特色(整個活動的亮點體現(xiàn)在哪里)。評課主要是有感而發(fā),暢所欲言,積極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共同研討來提高自己。
在評課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學習冉老師的閃亮之處,如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又注重對幼兒進行良好的人格培養(yǎng),且自己如醉如癡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親自扮演角色,起了很好的帶頭和模范作用。
但同時我們也指出其不足,如活動較匆忙,有些幼兒還沒做完動作就終止了活動而讓下一個幼兒表演,這樣會傷害幼兒的自尊和信心。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更不是無所不能的。我們只有用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才能讓孩子在陽光和笑容中生活。
教育好孩子,培養(yǎng)好祖國的花朵是每一個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為此,我們要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個活動。
以上僅是筆者在幼兒教育中的一點心得,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