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原文簡介、讀后感
《麥琪的禮物》歐·亨利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圣誕禮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國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贊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純真愛情。
《麥琪的禮物》(也叫《圣誕禮物》)是美國著名文學家歐·亨利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它通過寫在圣誕節(jié)前一天,一對小夫妻互贈禮物,結果陰差陽錯,兩人珍貴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而他們卻得到了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愛。德拉將一頭長發(fā)賣掉給丈夫祖?zhèn)鞯慕鸨砼淞吮礞湥煞蚣穮s賣掉金表給德拉買了全套的梳子。悲劇式的情節(jié)讓特定時代背景下夫妻之間的愛更加深刻。《麥琪的禮物》的作者歐·亨利,原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是世界上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是美國知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家。歐·亨利的小說妙趣橫生,別具一格,其技藝技巧被譽為“歐·亨利手法”而風靡世界文壇。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推薦理由
《麥琪的禮物》采用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巧妙地表現(xiàn)小人物的復雜情感,為我們呈現(xiàn)了大變動時期五彩斑斕的美國社會現(xiàn)實。無論作為語言學習的課本,還是作為通俗的文學讀本。這都是一部不可多得好書。
本書精選的十三篇短篇小說絕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的世界短篇小說的精華。《麥琪的禮物》、《愛的奉獻》、《帶家具的出租屋》、《菜單上的春天》是一曲曲刻骨銘心的愛情禮贊;《警察與贊美詩》寫一個流浪漢想躲避進監(jiān)獄以免受冬日的饑寒之苦,數(shù)次以身試法卻屢試不得如愿,而當他站在教堂前,聆聽贊美詩,決心從此振作精神認真做人時反被誣陷入獄,故事結局,使人啼笑皆非;《財神與愛神》諷刺了拜金主義者以及持有“有錢能使鬼推磨”觀念的資本家。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內(nèi)容簡介
《麥琪的禮物》講述的是一個圣誕節(jié)里發(fā)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zhèn)鞯囊粔K金表,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fā)。為了能在圣誕節(jié)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表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fā)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表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作者簡介
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20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料,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家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葉子》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創(chuàng)作背景
歐·亨利出生于美國的一個醫(yī)生家庭,幼年喪母,在其少年時期,家道沒落,15歲的他開始進入社會謀生,獨自承擔起生活的重任。他做過藥房學徒,當過牧羊工,在銀行做過出納和會計的工作,在土地局當過辦事員。不同的工作經(jīng)歷和生活體驗以及獨自一人在社會中闖蕩使年幼的歐·亨利過早的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與艱辛。在底層社會生活的他不僅要為生活的瑣事而操心,而且上層社會的剝奪與壓榨更讓他的生活窮困潦倒。生活在底層生活的歐·亨利自覺為小人物立言,自命是紐約四百多萬貧民的代表。作者的生存環(huán)境與所處的階層在《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中都有所體現(xiàn),主人公所處的社會階級以及生活的艱苦與辛酸也是歐·亨利的個人寫照。
19世紀的美國資本主義壟斷正在急劇發(fā)展,企業(yè)和工廠的資本家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加大了對工人的壓榨,社會的貧富懸殊越來嚴重,而作家歐·亨利的妻子正是在這一時期去世的,經(jīng)濟能力較差的歐·亨利與妻子艾斯蒂斯相識于一次舞會并相愛,但是艾斯蒂斯的家人十分反對,艾斯蒂斯最終不顧家人的意見與歐·亨利結為了夫妻,盡管日子艱辛但卻幸福甜蜜,后期歐·亨利由于被懷疑拖欠銀行一筆錢而離開病重的妻子,到鄉(xiāng)下避難,直至妻子去世都沒有見到最后一面,《麥琪的禮物》是對妻子的愧疚與思念的見證。在創(chuàng)作動力源泉上來源于對美國底層社會生活的解剖和反映,尤其是對于美國貧富懸殊的一種揭露,并將這與愛情、親情以及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聯(lián)系起來,尤其是在作品的整體藝術表達中,這些都源于歐·亨利對妻子的緬懷。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讀后感
我在小時候沒有讀過幾本書,很遺憾!現(xiàn)在來讀也許不算晚吧。也許現(xiàn)在讀是別有韻味哦。這是我老公給我推薦的。他特喜歡書,讀過很多很多書,他所讀的書也許是一個人幾輩子讀的書。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寫的一篇有趣的文章。主要講述了在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貧窮的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驚喜,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這點錢根本不夠買什么好的禮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發(fā)剪下來,賣了,換來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終于買到一條樸素的白金表鏈,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塊金表。而吉姆也想給老婆一個驚喜,他同樣賣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買了德拉羨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圣誕禮物。
從這篇文章里,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他們能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為的是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而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為了對方著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正是因為他們互相愛著,而且是深深地愛著對方,才會有這樣有趣的結局。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有溫情。愛的力量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里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去年汶川8。0級大地震發(fā)生的時候,就有全世界各國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幫助受難的災民重建家園,使失散的親人團聚,從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純潔友誼。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我們的世界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讀后感
這些天閑暇收拾屋子,發(fā)現(xiàn)書柜里一本壓藏許久的筆記本,輕彈灰塵,默默打開,讀到了這篇《讀麥琪的禮物有感》,想起來,當時正值寒假,妻(當時是女友)要回家(外地),怕她一個人坐車寂寥無趣,送了一本《歐亨利短篇小說集》并隨書附上了讀后感,想起這些,亦感嘆時間飛逝,轉眼間都已如昨日,卻也帶著甜蜜。遂簡單整理成篇,以懷念當初的點滴。
談起歐亨利,自然會提到這篇《麥琪的禮物》,初讀此文的時候,那時還是作為一篇語文,感動至今。
“麥琪”兩字文中已然注釋,其意指圣賢,而通讀全文,可以發(fā)現(xiàn)本書的譯作水平明顯不如課文時期,但是大體思路,故事梗概卻是清晰的。德拉和吉姆的愛情真摯而感人,雖然德拉失去了秀發(fā),換來了無用的表鏈,而吉姆賤賣了祖?zhèn)鹘鸨碇粸榱藷o用的梳子,看似上天的戲弄,卻帶有深深的情誼,沒了秀發(fā),梳子也無所使用,沒了金表,表鏈也只能裝飾著,毫無用處。以前讀到此處時,總在想:為何德拉不先與吉姆商量,或者吉姆為何不先與德拉暗示。記得上課那會,同學們交流時,有人說,吉姆的梳子德拉還是可以再用,只是德拉的表鏈,吉姆再也不能使用了。從經(jīng)濟角度看,他們都得不償失,只是,這一切哪里只是物質(zhì)金錢呢?
歐亨利在結尾處寫到“他們都是圣賢”,文中翻譯此處為“圣賢”確有不妥,標題的“麥琪的禮物”即是指的圣賢,有文章譯本翻譯為“他們都是麥琪”。從這個角度看,作者是贊同他們的行為并高度評價,愛的無價,真誠而毫無保留,結尾段提到“三圣賢”即指“三圣賢朝拜”,通過圣賢的例子,暗指他們的禮物是最真摯,最珍貴,最明智的。
因此,事物的得失和好壞,往往不在于得到的多寡,不在于暫時的得失,收獲至真至純的愛情,卻是彌足珍貴的。有太多的東西珍貴到無法用物質(zhì)形容,有太多的遺憾總是在無意中鑄造,當我們還在醉心利益糾紛,還在煩憂于生活瑣事,不妨去看看,去想想,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若是最珍貴的東西,我等當用生命去呵護,無論時間,無論地點,無論何種情況。
用心待人,人必用心待你,感情也是如此,珍惜你最珍惜的人。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經(jīng)典語錄
1、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絕大部分。——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2、這時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絕大部分。——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3、生活是由嗚咽,抽泣和笑容組成的,而抽泣占據(jù)了其中的大部分——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4、life is made up of sobs,sniffles,and smiles,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O·Henry《the gift of the Magi》
5、人世間所謂的生活是有啜泣、抽噎、破涕為笑組合而成的,而在這之中抽噎占據(jù)了絕大部分。——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6、“好好對待我,這是為了你呀。也許我的頭發(fā)數(shù)得清,”突然她特別溫柔地接下去,“可誰也數(shù)不清我對你的恩愛啊。”這些美妙的發(fā)梳,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其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發(fā)相匹配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7、他們是聰明的,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麥琪的禮物》
8、在這兒,我已經(jīng)笨拙地給你們介紹了住公寓套間的兩個傻孩子不足為奇的平淡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們對現(xiàn)今的聰明人說最后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9、「在所有贈送禮物的人中,這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所有收送禮物的人中,像他們這樣的,才是最聰明的人。」「無論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這樣的人都是最有智慧的賢者。」「因此,我們要為他們、以及各位,送上小小的心意――」「圣誕快樂!」《麥琪的禮物》
10、It was a platinum fob chain simple and chaste in design, properly proclaiming its value by substance alone and not by meretricious ornamentation--as all good things should do.——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11、這就是愛:我們舍去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換來一件對方用不上的禮物。因為用不上,只能被珍藏。《麥琪的禮物》
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原文:
一元八角七。全都在這兒了,其中六角是一分一分的銅板。這些分分錢是雜貨店老板、菜販子和肉店老板那兒軟硬兼施地一分兩分地扣下來,直弄得自己羞愧難當,深感這種掂斤播兩的交易實在丟人現(xiàn)眼。德拉反復數(shù)了三次,還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誕節(jié)了。除了撲倒在那破舊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顯然別無他途。
德拉這樣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統(tǒng)治地位。
當這位家庭主婦逐漸平靜下來之際,讓我們看看這個家吧。一套帶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盡管難以用筆墨形容,可它真真夠得上乞丐幫這個詞兒。
樓下的門道里有個信箱,可從來沒有裝過信,還有一個電鈕,也從沒有人的手指按響過電鈴。而且,那兒還有一張名片,上寫著“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先生”。
“迪林厄姆”這個名號是主人先前春風得意之際,一時興起加上去的,那時候他每星期掙三十美元。現(xiàn)在,他的收入縮減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顯得模糊不清,似乎它們正嚴肅地思忖著是否縮寫成謙遜而又講求實際的字母D。不過,每當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回家,走進樓上的房間時,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太太,就是剛介紹給諸位的德拉,總是把他稱作“吉姆”,而且熱烈地擁抱他。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頰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癡癡地瞅著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貓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籬笆上。明天就是圣誕節(jié),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一份禮物。她花去好幾個月的時間,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攢積下來,才得了這樣一個結果。一周二十美元實在經(jīng)不起花,支出大于預算,總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禮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費了多少幸福的時日籌劃著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禮物,一件精致、珍奇、貴重的禮物——至少應有點兒配得上吉姆所有的東西才成啊。
房間的兩扇窗子之間有一面壁鏡。也許你見過每周房租八美元的公寓壁鏡吧。一個非常瘦小而靈巧的人,從觀察自己在一連串的縱條影象中,可能會對自己的容貌得到一個大致精確的概念。德拉身材苗條,已精通了這門子藝術。
突然,她從窗口旋風般地轉過身來,站在壁鏡前面。她兩眼晶瑩透亮,但二十秒鐘之內(nèi)她的面色失去了光彩。她急速地折散頭發(fā),使之完全潑散開來。
現(xiàn)在,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夫婦倆各有一件特別引以自豪的東西。一件是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傳給父親,父親又傳給他的傳家寶;另一件則是德拉的秀發(fā)。如果示巴女王①也住在天井對面的公寓里,總有一天德拉會把頭發(fā)披散下來,露出窗外晾干,使那女王的珍珠寶貝黯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準會摸出金表,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
此時此刻,德拉的秀發(fā)潑撒在她的周圍,微波起伏,閃耀光芒,有如那褐色的瀑布。她的美發(fā)長及膝下,仿佛是她的一件長袍。接著,她又神經(jīng)質(zhì)地趕緊把頭發(fā)梳好。躊躇了一分鐘,一動不動地立在那兒,破舊的紅地毯上濺落了一、兩滴眼淚。
她穿上那件褐色的舊外衣,戴上褐色的舊帽子,眼睛里殘留著晶瑩的淚花,裙子一擺,便飄出房門,下樓來到街上。
她走到一塊招牌前停下來,上寫著:“索弗羅妮夫人——專營各式頭發(fā)”。德拉奔上樓梯,氣喘吁吁地定了定神。那位夫人身軀肥大,過于蒼白,冷若冰霜,同“索弗羅妮”的雅號簡直牛頭不對馬嘴。
“你要買我的頭發(fā)嗎?”德拉問。
“我買頭發(fā),”夫人說。“揭掉帽子,讓我看看發(fā)樣。”
那褐色的瀑布潑撒了下來。
“二十美元,”夫人一邊說,一邊內(nèi)行似地抓起頭發(fā)。
“快給我錢,”德拉說。
呵,接著而至的兩個小時猶如長了翅膀,愉快地飛掠而過。請不用理會這胡謅的比喻。她正在徹底搜尋各家店鋪,為吉姆買禮物。
她終于找到了,那準是專為吉姆特制的,決非為別人。她找遍了各家商店,哪兒也沒有這樣的東西,一條樸素的白金表鏈,鏤刻著花紋。正如一切優(yōu)質(zhì)東西那樣,它只以貨色論長短,不以裝潢來炫耀。而且它正配得上那只金表。她一見這條表鏈,就知道一定屬于吉姆所有。它就像吉姆本人,文靜而有價值——這一形容對兩者都恰如其份。她花去二十一美元買下了,匆匆趕回家,只剩下八角七分錢。金表匹配這條鏈子,無論在任何場合,吉姆都可以毫無愧色地看時間了。
盡管這只表華麗珍貴,因為用的是舊皮帶取代表鏈,他有時只偷偷地瞥上一眼。
德拉回家之后,她的狂喜有點兒變得審慎和理智了。她找出燙發(fā)鐵鉗,點燃煤氣,著手修補因愛情加慷慨所造成的破壞,這永遠是件極其艱巨的任務,親愛的朋友們——簡直是件了不起的任務呵。
不出四十分鐘,她的頭上布滿了緊貼頭皮的一綹綹小卷發(fā),使她活像個逃學的小男孩。她在鏡子里老盯著自己瞧,小心地、苛刻地照來照去。
“假如吉姆看我一眼不把我宰掉的話,”她自言自語,“他定會說我像個科尼島上合唱隊的賣唱姑娘。但是我能怎么辦呢——唉,只有一元八角七,我能干什么呢?”
七點鐘,她煮好了咖啡,把煎鍋置于熱爐上,隨時都可做肉排。
吉姆一貫準時回家。德拉將表鏈對疊握在手心,坐在離他一貫進門最近的桌子角上。接著,她聽見下面樓梯上響起了他的腳步聲,她緊張得臉色失去了一會兒血色。她習慣于為了最簡單的日常事物而默默祈禱,此刻,她悄聲道:“求求上帝,讓他覺得我還是漂亮的吧。”
門開了,吉姆步入,隨手關上了門。他顯得瘦削而又非常嚴肅。可憐的人兒,他才二十二歲,就挑起了家庭重擔!他需要買件新大衣,連手套也沒有呀。
吉姆站在屋里的門口邊,紋絲不動地好像獵犬嗅到了鵪鶉的氣味似的。他的兩眼固定在德拉身上,其神情使她無法理解,令她毛骨悚然。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嫌惡,根本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僅僅是面帶這種神情死死地盯著德拉。
德拉一扭腰,從桌上跳了下來,向他走過去。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我把頭發(fā)剪掉賣了,因為不送你一件禮物,我無法過圣誕節(jié)。頭發(fā)會再長起來——你不會介意,是嗎?我非這么做不可。我的頭發(fā)長得快極了。說‘恭賀圣誕’吧!吉姆,讓我們快快樂樂的。你肯定猜不著我給你買了一件多么好的——多么美麗精致的禮物啊!”
“你已經(jīng)把頭發(fā)剪掉了?”吉姆吃力地問道,似乎他絞盡腦汁也沒弄明白這明擺著的事實。
“剪掉賣了,”德拉說。“不管怎么說,你不也同樣喜歡我嗎?沒了長發(fā),我還是我嘛,對嗎?”
吉姆古怪地四下望望這房間。
“你說你的頭發(fā)沒有了嗎?”他差不多是白癡似地問道。
“別找啦,”德拉說。“告訴你,我已經(jīng)賣了——賣掉了,沒有啦。這是圣誕前夜,好人兒。好好待我,這是為了你呀。也許我的頭發(fā)數(shù)得清,”突然她特別溫柔地接下去,“可誰也數(shù)不清我對你的恩愛啊。我做肉排嗎,吉姆?”
吉姆好像從恍惚之中醒來,把德拉緊緊地摟在懷里。現(xiàn)在,別著急,先讓我們花個十秒鐘從另一角度審慎地思索一下某些無關緊要的事。房租每周八美元,或者一百萬美元——那有什么差別呢?數(shù)學家或才子會給你錯誤的答案。麥琪②帶來了寶貴的禮物,但就是缺少了那件東西。這句晦澀的話,下文將有所交待。
吉姆從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包,扔在桌上。
“別對我產(chǎn)生誤會,德爾,”他說道,“無論剪發(fā)、修面,還是洗頭,我以為世上沒有什么東西能減低一點點對我妻子的愛情。不過,你只要打開那包東西,就會明白剛才為什么使我楞頭楞腦了。”
白皙的手指靈巧地解開繩子,打開紙包。緊接著是欣喜若狂的尖叫,哎呀!突然變成了女性神經(jīng)質(zhì)的淚水和哭泣,急需男主人千方百計的慰藉。
還是因為擺在桌上的梳子——全套梳子,包括兩鬢用的,后面的,樣樣俱全。那是很久以前德拉在百老匯的一個櫥窗里見過并羨慕得要死的東西。這些美妙的發(fā)梳,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其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發(fā)相匹配。她明白,這套梳子實在太昂貴,對此,她僅僅是羨慕渴望,但從未想到過據(jù)為己有。現(xiàn)在,這一切居然屬于她了,可惜那有資格佩戴這垂涎已久的裝飾品的美麗長發(fā)已無影無蹤了。
不過,她依然把發(fā)梳摟在胸前,過了好一陣子才抬起淚水迷蒙的雙眼,微笑著說:“我的頭發(fā)長得飛快,吉姆!”
隨后,德拉活像一只被燙傷的小貓?zhí)似饋恚械溃?ldquo;喔!喔!”
吉姆還沒有瞧見他的美麗的禮物哩。她急不可耐地把手掌攤開,伸到他面前,那沒有知覺的貴重金屬似乎閃現(xiàn)著她的歡快和熱忱。
“漂亮嗎,吉姆?我搜遍了全城才找到了它。現(xiàn)在,你每天可以看一百次時間了。把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非但不按她的吩咐行事,反而倒在睡椅上,兩手枕在頭下,微微發(fā)笑。
“德爾,”他說,“讓我們把圣誕禮物放在一邊,保存一會兒吧。它們實在太好了,目前尚不宜用。我賣掉金表,換錢為你買了發(fā)梳。現(xiàn)在,你作肉排吧。”
正如諸位所知,麥琪是聰明人,聰明絕頂?shù)娜耍麄儼讯Y物帶來送給出生在馬槽里的耶穌。他們發(fā)明送圣誕禮物這玩藝兒。由于他們是聰明人,毫無疑問,他們的禮物也是聰明的禮物,如果碰上兩樣東西完全一樣,可能還具有交換的權利。在這兒,我已經(jīng)笨拙地給你們介紹了住公寓套間的兩個傻孩子不足為奇的平淡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們對現(xiàn)今的聰明人說最后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
他們就是麥琪。.
①示巴女王(QueeenofSheba):基督教《圣經(jīng)》中朝覲所羅門王,以測其智慧的示巴女王,她以美貌著稱。
②麥琪(Magi,單數(shù)為Magus):指圣嬰基督出生時來自東方送禮的三賢人,載于圣經(jīng)馬太福音第二章第一節(jié)和第七至第十三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