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教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培養(yǎng)幼兒喜歡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學(xué)說故事中的對話,能完整的進(jìn)行表演。
3、了解一些動物的外形特征,并理解小蝌蚪變青蛙這種特殊的生長方式。
教學(xué)準(zhǔn)備:
《幼兒閱讀》、課件、大故事書、頭飾。
教學(xué)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謎語,激趣導(dǎo)入:
大腦袋,黑身子,
甩著長尾巴,
住在池塘里。
(打一個動物)
小朋友們可真聰明,春天到了,老師要給小朋友講一個關(guān)于小蝌蚪的故事,名字叫做《小蝌蚪找媽媽》。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故事:教師結(jié)合大故事書,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2、交流討論:小朋友,故事里都有誰?
在故事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時候都遇到了誰?
最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它們的媽媽是誰呢?
3、再次傾聽:教師播放課件,分部分進(jìn)行講述。
·圖1和圖2,提問:
春天到了,青蛙媽媽從泥洞里爬出來之后,做了什么?
這些卵變成了什么樣兒的小動物?
·圖3、圖4和圖5,提問:
小蝌蚪向前游,它們碰到了誰?
鴨媽媽是它們的媽媽嗎?
那它們的媽媽長什么樣子?
·圖6,提問:
小蝌蚪按照鴨媽媽告訴它們的樣子,找到了誰?
魚媽媽是他們的媽媽嗎?
那它們的媽媽長什么樣子?
·圖7,提問:
小蝌蚪按照魚媽媽告訴它們的樣子,找到了誰?
烏龜媽媽是它們的媽媽嗎?
那它們的媽媽長什么樣子?
·圖8,提問:
小蝌蚪按照烏龜媽媽告訴它們的樣子,找到了誰?
鵝媽媽是它們的媽媽?
那它們的媽媽長什么樣子?
·圖9、圖10、圖11和圖12,提問:
小蝌蚪最后找到了媽媽嗎?
它們的媽媽長什么樣子?
小蝌蚪為什么和它們的媽媽長得不一樣呢?
4、學(xué)說對話:
教師給孩子們發(fā)《幼兒閱讀》,一邊看圖,一邊練習(xí)對話。
三、結(jié)束部分。
佩戴頭飾,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師做旁白,幼兒分飾各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