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于寶寶發(fā)育經(jīng)常處于一種焦慮狀態(tài),常有人問:“十個月還不會爬,要不要去看醫(yī)生?”“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是不是發(fā)育遲緩?”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爬這個事。
雖然“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有一定的道理,但僅供參考,并不能作為一個統(tǒng)一標準。
每個寶寶的體質和發(fā)育水平都不一樣,大動作發(fā)育有快有慢,精細動作也有擅長和不擅長。
“八個月不會爬,一周歲不會走”并不代表著孩子的智力和體格就比別的寶寶差。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懷疑寶寶是不是哪有什么問題,正確的引導才是寶爸寶媽該做的!

01
寶寶爬的好處多多
首先,爬行時嬰兒必須頭頸抬起,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手、腳及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逐漸發(fā)達起來,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其次,嬰兒學會爬行之后,擴大了視野和接觸范圍,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xié)調,對大腦的發(fā)育、智力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爬行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認知行為,因為好奇心驅使,寶寶會更勇敢地探索事物,這就為寶寶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而且,隨著活動范圍的不斷增大,寶寶的體驗更豐富,認知更準確,更加自信,安全感也更強。
通過爬行運動還能提高嬰兒的新陳代謝水平,有助于身體的生長發(fā)育。爬行對嬰兒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比坐著消耗能量多1倍。由于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嬰兒就吃得多,睡得實,身體也長得快。
那么,如何幫助寶寶學會爬行呢?

02
如何幫助寶寶學爬
01、在學爬之前,要多趴
其實從寶寶三四個月大時,就應該讓寶寶(清醒狀態(tài)下)多趴,幫助他/她鍛煉頭部、頸部、肩部的肌肉,為爬行做好準備。
正確姿勢是,讓寶寶趴著,將寶寶的兩只手擺在胸前,以便寶寶撐起自己。拿一個小玩具(不宜太高)在寶寶視線上方引導,讓寶寶想要撐起自己的前胸去拿玩具。這樣可以鍛煉寶寶的頸部、脊背、上臂和腹部核心力量。
02、提供爬行的機會
不要整日都把寶寶抱在懷里或是放在推車里,這樣寶寶很難有機會主動去爬行。要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衛(wèi)生的爬行環(huán)境,媽媽也不要怕臟,應該適時給寶寶練習爬行的機會,讓寶寶可以盡情地翻滾、后退、擺動、探索四肢的作用。
03、引導寶寶爬行
試著在寶寶差一點點就能夠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物體,吸引寶寶爬行。或是親子時間加入與“爬”有關的游戲,寶寶的模仿能力強,玩著玩著自然就學會了!
04、適當輔助
起初寶寶在爬行時經(jīng)常是顧得了手就顧不了腳。這時家長可以站在寶寶身后,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只腳,當他/她往前爬一點時,再推動另一只腳,如此協(xié)助,寶寶慢慢地就能自如地爬行了。切記,不可用力往前推寶寶!

03
不會爬先會走影響發(fā)育嗎?
有些家長看了爬行的好處,感嘆自己寶寶沒學會爬就直接學會了走,是不是會影響身體的各項發(fā)育。
目前還沒有證據(jù)顯示,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寶寶的發(fā)育。少數(shù)寶寶會跳過“爬”而直接學走,并且走得還很好,這既不值得家長沾沾自喜,也不用擔心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寶寶選用什么樣的方式和手段來移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寶正在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獨立運動,只要寶寶能學會協(xié)調每一側的身體,能很好地使用手臂和腿就行。

溫馨提示:
如果寶寶在爬行時,一側身體無力,需要另一條腿拖著向前移,且其它大動作發(fā)育遲緩,則要多加注意了,最好帶寶寶去醫(yī)院做個檢查,排除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和一些腦損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