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山九仞
與“功虧一簣”連用。九仞(rèn):極言其高。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指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頂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會達到九仞,就會造山失敗。功虧于不能執(zhí)著堅持。用于比喻只差最后一點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可簡稱“九仞一簣”。
近義詞: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反義詞:行滿功圓、善始善終
出處
《尚書·旅獒(áo)》:“嗚呼!夙(sù)夜罔(wǎng)或不勤,不矜細(xì)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生民保厥(jué)居,惟乃世王。”
譯文:
《尚書·旅獒》:“啊!早晚不可有不勤的時候。不注重細(xì)行,終究會損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真能做到這些,則人民就安其居,而周家就可以世代為王了。”
為山九仞的故事
在古時候,有一個人想要堆砌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論嚴(yán)寒酷暑,廢寢忘食地從遠(yuǎn)處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就這樣長年累月的干,終于有一天,他的九仞山即將就要完工了。
這一天也如往常一樣,雞剛叫就起床開工,一筐又一筐,眼看著山就要九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這個時候天又下起大雨來,他認(rèn)為只剩一筐土,吃完飯再來挑土也不遲,也不差這一點點的時間,于是就回家吃飯去了。
吃飽喝足之后,他又想,反正只有一筐土而已,過幾天再堆也不遲,于是就美美的睡覺休息。從此以后,他總認(rèn)為只有一筐土而偷懶,所以這一筐土至死他也沒堆上,終究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還是沒有堆成(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最后,他所堆的九仞山因為雨水沖刷,最后倒塌了,他辛辛苦苦干了那么久,就差最后一筐土,可是總是以各種理由借口不去堆,最后導(dǎo)致山倒塌,以前的所有辛苦和努力都前功盡棄。
成語“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就出于此。這個成語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踏踏實實,堅持到底,否則,雖然只差一點,也會前功盡棄。歷代許多激勵人們堅持不懈的格言警句都出自于這句話,如“功勤一簣可成山,由少而多莫懼煩”等。
舉例
一篙松勁退千尋,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案例也并不少見,面對這次氣勢洶洶的疫情,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提高認(rèn)識、增強信心、共克時艱,徹底打贏這場全民戰(zhàn)“疫”。
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踏踏實實,堅持到底,否則就會為山九仞,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