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甘拜下風的意思
指真心佩服別人,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比喻處于劣勢地位。
近義詞: 心悅誠服、首肯心折、五體投地、自嘆不如
反義詞:不甘雌伏、不甘示弱、毫不示弱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2、甘拜下風的故事
春秋時期,秦國在秦穆公即位前,秦、晉兩國保持著友好往來的關系。公元前623年,威脅秦國多年的西戎被穆公征服。
秦穆公當政后,開始插手晉國的內(nèi)亂,導致兩國間出現(xiàn)裂痕。秦、晉兩國雖然開始勾心斗角,但表面的友好關系還繼續(xù)維持著。不過,這時雙方都在暗暗地做著準備,一場戰(zhàn)爭已迫在眉睫。
公元前645年,秦、晉在韓地(今山西萬榮、河津兩縣間)展開大戰(zhàn),揭開了兩國長期戰(zhàn)爭的序幕。秦軍在這次戰(zhàn)斗中,把晉軍打得落花流水,連晉惠公也當了秦國俘虜。
但秦穆公表示:俘虜晉惠公,只為懲罰他當年的忘恩負義及現(xiàn)在的以怨報德、落井下石。便放了晉國的大臣大夫,晉國大臣們馬上下拜,承認自己不如秦國人大公無私。這就是“甘拜下風”的由來。
秦穆公同晉國講好割地等條件后,放回了晉惠公。為進一步控制晉國,穆公極力支持流亡在外的晉公子重耳繼承晉國王位。重耳有秦國武裝作后盾,又有身邊的謀臣出謀劃策,再加上國內(nèi)有一批舊臣擁戴,所以一回國就奪了君位,成為晉文公。
秦穆公扶植重耳上臺,本是為控制晉國,然而,晉文公即位不久就擺脫了秦國的控制,使晉國很快富強起來,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3、甘拜下風舉例
人家是國家級乒乓球運動員,在他們面前,我們甘拜下風。
此時不宜再鬧,我甘拜下風,服輸認錯總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