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shù)的馬是站著睡覺的。這是從它們的祖先——野馬沿襲下來的習性。它們在遠古時期,生活在荒郊野嶺,周圍存在著許多,以捕捉它們?yōu)樯囊矮F。而為了防止這些野獸的攻擊,野馬才會站著睡覺,這樣它們才能在危險來臨的第一時間逃走。而且較為神奇的是,馬還可以一邊走路一邊打瞌睡呢。

1、馬睡覺的方式
1、站著休息
馬往往會輪流將一只后腳休息,休息的腳微微彎曲輕輕放在地上,承載較少的體重,兩只前腳與另一之后腳承載大部分的體重,很像人的三七步。
2、半臥休息
一般情況下馬睡覺是會半臥著睡,因為這樣睡覺會比較好起身,而對于雙腳的壓力也會減少許多。
3、躺著睡
只有在非常安全舒適的情況之下,馬才會躺下來睡覺。一天之內可能只有短短幾個小時是躺下來睡的,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站著睡覺。
4、靠著木樁睡
有時白天站在掉馬樁旁也會打瞌睡,只看它頭頂著籠頭越來越低,眼皮越來越重,就知道一副快睡著的樣子。
馬進入睡眠狀態(tài)很快,特別是在疲勞時或神經(jīng)興奮以后,頭一低、眼一閉,下一刻就已經(jīng)睡著了。半睡眠時的馬是有一定知覺的,除了會輪換著使用后腿支撐體重外,還可以搖動尾巴驅趕蚊蠅。這種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使馬即使在睡覺時也保持緊覺,一旦出現(xiàn)危險信號,撒腿就跑。
2、馬為何能站著睡覺?
馬站立時重心在馬體正中,由肩關節(jié)所引的水平線與自劍狀軟骨后方所引垂線的交點上。前肢負重約為總體重的57%,后肢負重約為總體的43%,前肢較后肢負重大。馬前肢與軀干借助于肩帶肌形成肌肉聯(lián)合,不形成關節(jié)。
馬站立時胸下鋸肌的腱層起機械地彈性吊帶作用。胸下鋸肌為含有強厚腱層的靜動力肌,肌纖維基本上不收縮,很少消耗能量。兩前肢的靜力裝置完善,可長期站立負重。而兩后肢的靜力裝置不完善,表現(xiàn)在膝關節(jié)的固定。
通過股四頭肌(動力肌)和股闊筋膜張肌(靜動力肌)的收縮作用,才能使膝關節(jié)保持一定角度,需要消耗肌肉能量,一定時間就會疲勞,故兩后肢必須交替負重和休息。
3、擴展資料
馬睡覺的時候眼睛是閉著的嗎?其實,馬睡覺的時候,眼睛是半閉著的。打個比方吧,有點類似于人類的打盹,基本屬于完全淺睡狀態(tài)的。有一點點風吹草動,馬兒就一下子清醒過來了。
馬睡覺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覺睡到大天亮。要是沒人打攪它,它可以隨時隨地睡覺,站著、臥著、躺著都能睡覺。
大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來差不多有六個小時。天亮以前的兩個小時,馬睡得最香。馬站著睡覺繼承了野馬的生活習性。
在一個馬群或者一個馬廄中可能會有一部分馬躺下睡覺,但絕對不會發(fā)生所有的馬同時躺下睡覺的事情,總有一匹馬會站在那里“放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