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課文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境,理清作品的情感脈絡;品味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新鮮貼切的比喻表達效果及通感修辭手法的運用;掌握文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分析寫景語言的精致與優(yōu)美,體悟景致的韻味,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觀目標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的自由精神。
教學重點:
結(jié)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透過景致的描寫來體會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內(nèi)心的苦悶。
教學工具(或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經(jīng)據(jù)典,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荷花圖片,旁白:說到荷花,在古詩詞中經(jīng)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初夏清新可愛的模樣,“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盛夏里嫵媚多姿的美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高潔脫俗的雅士,那么在現(xiàn)代作家朱自清的筆下,荷花又有著怎樣的韻致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荷塘月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解決生詞,補充背景
1.自主探究:學生默讀課文,標注段落,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裊娜”“斑駁”等生詞意思,讀懂《采蓮賦》,疏通文句。
2.檢查反饋: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請學生介紹作者,教師總結(jié)補充。
(二)瀏覽課文,整理脈絡
提問:文章一共有幾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
明確:
(1)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
(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
(7-8)荷塘月色的美景勾起鄉(xiāng)思。
三、研讀課文,深入分析
(一)興之所起
1.提問:作者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離家去荷塘?
明確:不寧靜。(結(jié)合背景探討“不寧靜”的原因,抓住關(guān)鍵字“頗”體會作者心境,分析環(huán)境描寫討論藝術(shù)效果)
(二)賞荷塘月色
2.提問:這部分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的?
明確: 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過程來寫的。按作者的活動、視線的轉(zhuǎn)移,有層次地來展示荷塘月色。來路(2、3)——荷塘(4)——月色(5)——四周(6)
3.提問:作者在來荷塘時走過的小路景致如何?作者此時的心情如何?
明確:曲折、幽僻,多樹;暫得寧靜。
4.提問:朗讀第4自然段,作者具體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美景的,請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
明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疊詞)
②“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的各種情態(tài))
③“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通感,若有若無、輕淡飄渺)
......
5.提問:朗讀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寫荷塘的月色的?
明確:寫了月下的葉、樹、花,突出月色的朦朧縹緲;運用“瀉”“浮”“洗”“畫”等動詞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
6.提問:對比分析第2段與第6段荷塘四周景物的描寫。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變化?(略)
(三)憶江南采蓮
7.提問:作者為什么會“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呢?這里引用《采蓮賦》有什么作用?作者有沒有被這種光景所感染呢?
明確:觸景生情,“頗不寧靜”的心情在夢境般的荷塘岸邊沒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來解脫;表達自己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回顧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配樂朗讀全文,進一步領(lǐng)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優(yōu)美精致。背誦3-6自然段,積累優(yōu)美語句。
板書設(shè)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