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瑕:玉上面的斑點,比喻缺點。掩:遮蓋。瑜:美玉的光澤,比喻優(yōu)點。意思是玉上的疵點掩蓋不了美玉的光彩。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yōu)點,優(yōu)點多于缺點。
近義詞:白璧微瑕、大醇小疵
反義詞:白璧無瑕
出處
《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譯文:
《禮記·聘義》:“斑點掩蓋不住美玉的光彩,光彩也遮掩不住美玉的斑點,這就像是人的忠誠美德。”
《禮記·聘義》:“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珉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故君子貴之也。’”
子貢問孔子,為什么君子都看重玉石而輕賤珉(似玉之石)呢?是不是因為玉少而珉多呢?孔子回答道,并非因為是數(shù)量上的原因,很久以來,君子就將德行比作玉石。溫潤而澤,可比作仁;質(zhì)地細密,可比作智;潔白無痕,可比作義;磨琢以成飾物,可比作禮;敲打玉石,聲質(zhì)清脆悅耳,可比作樂;玉石中有斑點也遮蓋不了其美觀,雖然美觀,但還是可以讓人看到它的斑點,這些可以比作忠。……所以君子特別寶貴玉石啊!
或作“瑕瑜互見”。原指玉石中有斑點,并不能掩蓋玉質(zhì)的優(yōu)美。后則泛指不能因為一點缺點或不足而否定全部成就。
只要人的本質(zhì)是好的,即使有點小毛病瑕不掩瑜,也無可厚非。
瑕不掩瑜,這畫面結(jié)構(gòu)雖然有些拘束,仍然不失為一幅名作。
他有缺點,但瑕不掩瑜,總體來看,仍不失為一名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