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孩子入園正常的焦慮行為
哭鬧
經(jīng)過漫長的假期,這是孩子入園適應(yīng)期的第一個正常焦慮情緒及適應(yīng)的反應(yīng)。有些孩子入園的第一周哭得比較厲害,有些孩子因為好奇和新鮮,最初比較開心,但是當新鮮勁過后,入園就會反應(yīng)比較激烈。
戀物
有部分孩子要求帶上有媽媽味道的小毛巾,自己的毛絨玩具等,這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能夠比較好地度過沒有家人陪伴的時間。
抗拒
離開家人進入與家完全不同的新環(huán)境,孩子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害怕,緊張,擔心,不安等情緒,當孩子重新回到家人身邊,回到熟悉的家,重新感覺到安全和舒適,抗拒回幼兒園是他們正常的反應(yīng)。
變?nèi)跣?/strong>
大部分剛?cè)雸@的孩子在幼兒園會出現(xiàn)尿褲子,尿床,遇到困難就哭泣等行為;回到家后會更粘媽媽,要求媽媽為他做一些自己也能做的事情,如穿衣服,喂飯等。孩子處在比較焦慮的情緒時,很多行為會退回到更小的狀態(tài),從而變得更脆弱。
憋大便、尿床、尿褲子
在孩子的適應(yīng)過程中,孩子會無意識調(diào)動身體的智慧,盡量不在幼兒園大便,而將大便的時間調(diào)整到回家后,這是適應(yīng)的結(jié)果,并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生病
由于孩子較長時間處于焦慮中,并且由于睡覺,飲食等方面都在適應(yīng)中,因此孩子的免疫系統(tǒng)會變得比較脆弱從而容易生病,比如感冒,發(fā)燒,肚子疼等。也有可能是孩子在表達了不想上幼兒園得不到允許后,調(diào)動了身體智慧,希望通過生病而達到不去幼兒園的意愿。
二、家長的這些行為,只會助長孩子的焦慮
孩子入園后,能夠吃得好嗎?睡得著嗎?尿褲子尿床后有人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幫他換嗎?有沒有被老師批評?有沒有被小伙伴欺負……當家長過度焦慮的時候,會不同程度加劇孩子的焦慮,更不利于孩子的入園適應(yīng)和焦慮情緒的緩解。
不能接受孩子的焦慮情緒和行為
家長希望孩子高高興興去入園,高高興興回家來。當孩子出現(xiàn)焦慮行為時,家長不能接受,認為孩子自己不爭氣,甚至懷疑幼兒園老師對孩子不好,其他小伙伴欺負孩子等,并希望快速地拿掉孩子的焦慮。
過度關(guān)注孩子的負面表現(xiàn)還愛攀比
在接孩子的時候,總是抓著老師問孩子在幼兒園哭了多久、尿床了嗎等等,單純地關(guān)注孩子的負面行為,不僅如此,還會抓住其他家長,問你們家孩子入園適應(yīng)嗎?哭了嗎……等等,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適應(yīng)行為,比如可以和小伙伴玩,能夠遵守規(guī)則等。
斷斷續(xù)續(xù)送孩子上幼兒園
一部分家長,當孩子哭鬧時,心疼孩子,就暫時不送幼兒園了。如此這般,孩子會調(diào)動全身智慧讓這個意愿繼續(xù)得逞。于是,孩子和家人反復(fù)經(jīng)歷入園初期的哭鬧和不適應(yīng)。
無意識地灌輸“幼兒園就是修理你的地方”
在很多家長的日常聊天中,常常有這樣的只言片語:就得上幼兒園,上幼兒園就好了,再不老實就送你去幼兒園,總這樣到幼兒園可咋辦啊……無意識地給孩子傳達了“上幼兒園很受罪”“幼兒園束縛很多”“幼兒園是修理我這樣小孩的地方”……從而讓孩子產(chǎn)生了幼兒園很可怕,我不要去的阻抗念頭。
三、緩解孩子入園焦慮,辦法有很多
雖然,孩子的入園焦慮是正常的反應(yīng),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包容地,淡定地、科學(xué)地幫助孩子緩解焦慮,甚至化焦慮為動力。
縮小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增加熟悉感
多帶孩子去幼兒園周邊轉(zhuǎn)轉(zhuǎn),如果可以,也可以去幼兒園參觀一下,或者在幼兒園玩一會兒。邀請幼兒園中班或大班孩子來家里玩,并分享他們在幼兒園的生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些有關(guān)幼兒園適應(yīng)的繪本,如《大衛(wèi)上學(xué)去》《我愛幼兒園》《魔法親親》《我好擔心》《阿文的小毯子》等。
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邀請孩子一起去采購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并鼓勵孩子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孩子參與到入園準備的細節(jié)越多,就越愿意上幼兒園。如果能夠在入園前認識同班的孩子,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一起玩,那就更好了。
提升孩子自理能力和溝通能力
客觀評估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穿脫衣服,自己收拾小書包等;了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如清楚地表達要喝水,尿尿等。在入園前最好能夠針對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進行針對性訓(xùn)練,以提升孩子入園適應(yīng)能力,否則,孩子也容易有挫敗感。
提升孩子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和能力
孩子入園后,吃飯,洗手,上廁所,睡覺,游戲,活動等都需要按照幼兒園的統(tǒng)一要求,比如排隊洗手,上廁所等。帶孩子去超市購物,當排隊付款時,可以告訴孩子,生活無處不排隊,上幼兒園洗手也需要排隊呢,在點滴的日常生活中滲透一些規(guī)則意識。
選擇對的時間和地點與老師溝通
一般來說,在入園適應(yīng)期,老師需要家長配合一起幫助孩子盡快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因此,老師比較樂于和家長溝通。
但家長最好不要在接孩子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原因是孩子在意老師和家長的評價,同時因為時間緊,老師也很難比較詳細地告訴你孩子的情況。
用游戲療愈孩子的焦慮
家人在理解了孩子不想上幼兒園背后的壓力和痛苦后,可以允許孩子有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和情緒。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理解寶貝,就像媽媽有些時候不想上班一樣,媽媽可以做點什么讓寶貝舒服一些呢?”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家人可以用孩子熟悉的方式——游戲,來幫助他們重新獲得親密感、安全感、掌控感和力量感。
比如玩幼兒園的游戲(孩子是老師,家人是小朋友),通過陪伴和玩,讓孩子重新獲得親密感和安全感。
為了促進親密感,家長可以嘗試玩一些身體接觸的游戲。比如抓和逃,家長抓住孩子,把孩子抱住,抱得緊緊的,孩子想辦法逃出去,然后再抓再逃等。
還有充電的游戲,媽媽把孩子抱在懷里,然后孩子假裝是一個手機或iPad等電子設(shè)備,現(xiàn)在沒電了需要充電,讓孩子告訴媽媽插座插上了嗎?抱緊一點是不是就插上了?充多少了……完全由孩子來控制。媽媽在游戲中把孩子抱得緊緊的,幫助孩子重新獲得親密感,當孩子玩夠了,會告訴媽媽充滿了。
通常,重獲控制感的游戲可以讓孩子做主導(dǎo),制定或者修改游戲規(guī)則。如機器人游戲,孩子可以決定如何玩,讓機器人做什么,家長只需要遵守規(guī)則,傻乎乎地按照孩子的指令行事,就算撞墻了也要繼續(xù)走。
家長可以結(jié)合實際情況即興啟動游戲,也可以跟隨孩子的游戲,還可以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一些現(xiàn)實困難,比如引導(dǎo)孩子學(xué)習(xí)人際社交技能等。但關(guān)鍵是要讓游戲玩起來,讓孩子在游戲中大笑,笑聲是緩解焦慮最好的方法。
同時,依然需要按時把孩子叫醒,督促孩子洗漱,溫和而堅定地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并告訴孩子,媽媽會在寶貝吃完第三頓飯后準時在幼兒園門口接寶貝。
四、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有人說父母的愛目的不是為了擁有,而是為了分離,每個家長都要為孩子的成長助力。為了減少入園焦慮,給家長提供這么幾點建議:
入園前全家意見要統(tǒng)一
在孩子入園以前,家里的所有成員都要態(tài)度一致,支持并鼓勵孩子入園。現(xiàn)在,有一些家庭中,父母堅持讓孩子去幼兒園,可是祖父母覺得心疼,有的老人還總是在孩子面前掉眼淚,這樣的情況對孩子入園特別不利,只能讓孩子更緊張,更不愿意去幼兒園。所以,家中的所有人都要以樂觀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來影響孩子。
建立新的依戀關(guān)系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xiàn)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chǎn)生焦慮,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guān)系。一定要讓孩子在入園以前提前認識老師,最好能和老師接觸幾次。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游戲。切忌用老師來嚇唬孩子。
培養(yǎng)生活的技能
焦慮的產(chǎn)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兒園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做,所以,孩子覺得不方便,同時伴有心理上的緊張。在入園之前,家長應(yīng)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dǎo),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等。指導(dǎo)孩子試著在大小便后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長在指導(dǎo)時不要心急,因為,你越是著急,孩子就越緊張,越怕上幼兒園。
前一個月尤其是前半月要堅持住
孩子入園時,家長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孩子入園第一天,有些哭鬧是正常的,家長適當?shù)陌参恳幌戮涂梢宰撸蠋熞欢ㄓ心芰Π押⒆雍搴谩?/p>
所以,家長送完孩子就放心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孩子很快就能和小朋友玩到一處的。有的孩子入園時沒有哭鬧,過了三四天卻哭鬧起來了,家長認為是孩子在幼兒園受了什么委屈,就不送了。
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現(xiàn)象,是因為幼兒園里的新鮮感少了,誘惑沒有以前大了。在入園的初期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入園,幼兒會在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