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慘綠:淺綠,指服色。原指穿淺綠衣服的少年。后指講究裝飾的青年男子,引申為風(fēng)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近義詞:翩翩公子
出處
唐·張固《幽閑鼓吹》:“既罷會,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杜黃裳。’”
譯文:
唐·張固《幽閑鼓吹》:“聚會結(jié)束后,孟陽的母親高興地對他說:‘他們和你同類,用不著擔(dān)憂。倒是那個坐在末位,穿著暗綠色衣服的少年是誰?’孟陽回答:「那是補闕杜黃裳。」
補充:
《幽閑鼓吹》是張固搜集整理的唐朝晚期奇聞怪事集,其事多關(guān)法戒,非造律虛辭無裨考證者比。張固于詩雖未正面表述自己的看法,而主要記述故實,但“詩人之言不足有實也”一語,卻道出了詩須想象的特點。顧況賞識白居易的佳話,李賀詩使韓愈援帶而起的故事,多賴《幽閑鼓吹》而流傳。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大家要是這么想可就不對了!
這里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并不悲慘,如同現(xiàn)在的很酷,也并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閑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母親不太看得起兒子,說他才干不夠,無能這個高位,總有一天要惹事。兒子不服氣,說同事們都跟我差不多的料,誰也不比誰強。
母親不信,于是叫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躲在屏風(fēng)后面偷偷看這些少年。看完了,放下心來,說果然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又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后來果然榮登宰甫,一反過去朝廷對藩鎮(zhèn)的軟弱姑息,力主"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nèi)即討平西川、夏綏(suí)諸處叛亂,令唐之威令,幾于復(fù)振,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不過杜相雖然政治態(tài)度強硬,生活上卻雅澹(dàn)寬仁,修養(yǎng)極好。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zhì)談吐風(fēng)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fēng)發(fā)的青年才俊。
他拿起相本翻閱,回想起自己慘綠少年時的美好時光。
這些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慘綠少年,正是國家未來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