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暉”的原義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恩情深重,子女即使竭盡心意也難以報答;在句子中可充當(dāng)作主語、謂語。寸草春暉(拼音:cùn cǎo chūn huī)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guān)典故最早出自于唐·孟郊《游子吟》。

寸草:形容兒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樣微弱。春暉:象征母親的慈愛。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難以報答父母的恩情。
近義詞:反哺之私、春暉寸草
反義詞:六親不認(rèn)、數(shù)典忘祖
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孟郊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里一直很窮。地里的農(nóng)活都落在孟郊母親一個人的肩上。母親白天干農(nóng)活、洗衣服,晚上還要給孟郊縫衣服。每次看到母親那么辛苦,孟郊都會主動上去幫忙。后來,孟郊要去外面游學(xué)。離家時,母親給他準(zhǔn)備了盤纏,千叮嚀萬囑咐,舍不得他走。孟郊一路周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開闊了眼界。孟郊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成功,但他卻一直堅持著。直到46歲那年,孟郊才考上進(jìn)士。可是沒有職位,他只有等待。直到50歲時孟郊才被派到溧陽當(dāng)上一個小官。到了溧陽,孟郊趕緊就派人去接他媽媽過來。孟郊在等媽媽來的時候,坐立不安,一會到門口去看看,一會又去看看,這時太陽出來了,他低頭看著地下的小草濕漉漉地充滿生機,又撫摸著身上穿的衣服和衣服上的又細(xì)又密的針腳,想起媽媽以前的操勞,心里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想到這里,孟郊提筆就寫下《游子吟》這首詩,寫好后一邊讀一邊等,想:“這兩天母親應(yīng)該到了。”果然,下午時分,他兒子急匆匆進(jìn)來說:“奶奶坐的船,很快就要靠上河碼頭了。”這時,孟效放心了,在寫《游子吟》詩的紙上寫了“溧上迎母作”五個字,就同兒子趕到河上的碼頭去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yuǎn)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成語“寸草春暉”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說的就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
對祖國母親,我們總懷有寸草春暉之情。
父母恩重難報,猶如寸草春暉,為人子女的只能盡心盡力去做了。
天涯咫尺,寸草春暉,漂流在外的游子走得再遠(yuǎn),也走不出慈母的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