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指在沒有人現(xiàn)場監(jiān)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jù)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guī)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出處:漢代左丘明《左傳·哀公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意思是嗚呼哀哉!尼父,我失去了律己的榜樣。

擴展資料:
1、要自律,當然要有具體的要求。在配合當下正在實行的素質教育方面,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自律意識,對學校、班級和個人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并且能夠正確處理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矛盾沖突。
2、培養(yǎng)自律最佳的方式是為自己制定系統(tǒng)及常規(guī),特別是在你視為重要的需要長期的成長及追求成功的指標項目上。例如:為了持續(xù)的寫作及演講,我每天固定將所讀的資料存檔起來,以作為日后參考之用。
3、如果想培養(yǎng)自律的生活方式,首要的功課之一就是破除找借口的傾向。正如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佛朗哥所說:“我們所犯的過錯,幾乎都比用來掩飾的方法,更值得原諒。”
4、自律并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益,在幾年后,當我們陸續(xù)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走上社會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它對于我們今后在社會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當我們還是年輕時,犯了錯誤我們還有再來一次,從頭開始的機會,可是在社會上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每一次失誤或者錯誤負責,承擔后果,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