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之慧,讀音為yǒng xuě zhī huì,漢語成語,也作詠雪之才、詠絮之才,用來贊許能賦詩的女子。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1、詠雪之慧的意思
用來贊許能賦詩的女子。也作詠雪之才、詠絮之才。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議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擬?’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譯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安在大雪紛飛的冬天里把兒女輩召集在一起談論詩文經(jīng)義。不一會兒雪下了,而且下的很急,謝安說:‘白雪下的如此大像什么呢?’侄兒謝朗說:‘這大雪像把鹽撒在空中一樣,可以相比’。而侄女謝道韞說:‘不知道柳絮乘風而起。’″
2、詠雪之慧的故事
東晉時期有一個著名才女叫謝道韞(yùn)。她出身豪門,身份高貴,是謝安的侄女,父親謝奕也做到安西將軍。是謝氏家族的才女。自幼聰慧并受到良好的教育。
適婚的年紀,嫁給書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憑借“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詠雪故事,人稱“詠絮之才”。
有一年下雪,謝道韞和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適逢下雪,謝安興致大起,指著洋洋灑灑的雪問孩子們:“白雪紛紛何所似?”
這時侄兒謝郎立即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這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而道韞悠然神想后道:“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風吹得漫天飛舞。)”謝道韞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將飛雪比喻成柳絮,實在是形神兼得。就是這樣一段吟詩偶得的佳話,成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典故“詠絮之才”。
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后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jīng)》“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3、詠雪之慧舉例
只是我娘子雖多詠雪之慧,卻少銼薦之風。
她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有著詠雪之慧,身邊自然有許多的帥哥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