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條斯理,漢語成語,拼音是màn tiáo sī lǐ,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出自《西廂記》。

1、慢條斯理的意思
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近義詞: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從容不迫、慢慢悠悠、蝸行牛步
反義詞:風風火火、急不可待、急如星火、健步如飛、迫不及待、急急忙忙、心急如焚、十萬火急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譯文: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紅娘從張生那邊來到閨房中,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像是很在意又像是不在意。”
2、慢條斯理的故事
元代時期,有一個叫王冕的人。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末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
王冕出身非常貧寒,年幼時候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王冕白天放牛時候經常偷偷跑去讀書。
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
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離開去找地方讀書。
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信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天性聰明,天文、地理無不通曉,特別是畫得一手好畫。他畫的荷花,就像才從湖里摘下來貼在紙上的一樣。因此,王冕的名字全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王冕既不求官爵,又不結交朋友,終日里在家閉門讀書。
有一天,官府的一個差役奉了縣太爺之命來找王冕畫20幅花卉冊頁(裝裱成冊的單頁小件字畫)送給上司,王冕推辭不過,答應了。畫好以后,時知縣驚嘆他的才華想親自去拜訪他。時知縣帶著一班人馬來到王冕家門口,見大門關著,敲了半天,他卻慢條斯理地出門迎接。
后人用“慢條斯理”的這個典故比喻說話做事慢慢騰騰。
3、慢條斯理例句
“辦事要思量是對的”,老山東慢條斯理的說,“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也不要掂量。”
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