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是當代中國非常有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批判出名,寫作非常有洞察力和吸引力。同時他也是中國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作家之一,甚至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他的代表作《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更是被翻譯成英文、法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以下挑選了余華的部分著作進行介紹。
1、《活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本書1993年首次出版,是余華的代表作之一。書中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zhàn)、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后所有親人都先后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鳳霞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里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后,因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后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xiāng)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他孑然一身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空氣中處處彌漫著絕望,精神的支撐似乎隨時會被瓦解,會在眨眼間煙消云散。但他沒有抱怨,他依然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維持著他和命運的友情。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2、《許三觀賣血記》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這是余華于1995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zhàn)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
小說完全采用的是以時間為順序的第三人稱敘述,寫出了許三觀四十年的順時發(fā)展的歷史。苦難與重復是孿生的,它以“賣血”的形式重復出現。許三觀賣血故事的反復出現,沒有讓人覺得冗繁,反而讓人覺得簡潔生動。四十年里經歷了相同而又不同的一次次賣血,這些相同或相似賣血的重復,把許三觀們的底層生活清晰地鏤刻出來,其生命的價值,生存的意義一次一次地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3、《在細雨中呼喊》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這是一本關于記憶的書,是余華發(fā)表于1991年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長經歷和心靈歷程:主人公孫光林從小生長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之中,六歲就被送到一個陰陽失調的軍人家中收養(yǎng),奄奄一息的養(yǎng)母和體壯如牛的養(yǎng)父無法過正常的夫妻生活,而極度壓抑的養(yǎng)父因為婚外戀斷送了自己的性命,養(yǎng)母離家出走,孫光林再一次陷入被拋棄的命運,在極度恐懼之中,十二歲的他又回到南門。作品在絕望的氣息中,遍布對死亡的描述。
它的結構來自于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已知時間的感受,也就是記憶中的時間。這本書試圖表達人們在面對過去時,比面對未來更有信心。因為未來充滿了冒險,充滿了不可戰(zhàn)勝的神秘,只有當這些結束以后,驚奇和恐懼也就轉化成了幽默和甜蜜。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慈绱藷釔刍貞浀睦碛桑缤鲃拥暮铀诓煌褡宓牟煌Z言里永久而寬廣地蕩漾著,支撐著我們的生活和閱讀。
4、《兄弟》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這是余華擱筆十年的顛覆震撼之作。前一個是文革時期的故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命運慘烈。后一個是現在的故事,倫理顛覆、浮躁縱欲、眾生萬象。書中通過兩兄弟的命運沉浮、展示了中國四十年的歷史變遷。李光頭狡猾奸詐,喜歡金錢、天才和女人;宋剛溫文儒雅,書生氣十足。這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從小歷經磨難,好得像一個人,可雙親去世、兩人長大后卻因一個名叫林紅的美麗女人反目,從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成了巨富,產業(yè)遍布全國;一個窮困潦倒……但即使多年過去,他們也依然牽掛著彼此——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他們還是兄弟;就算生離死別了,他們還是兄弟。
5、《第七天》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
小說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見聞:講述了現實的真實與荒誕;講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比恨更絕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這個人沒有墓地,無法安息,在生與死的邊境線上游蕩,然后來到一個名叫死無葬身之地的地方,那里聚集了很多沒有墓地的死者……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作者試圖同時塑造死者世界與現實世界,并通過死者來描寫現實世界。現實世界是一個荒誕的、冷酷的世界;死者世界是一個至善的、溫暖的世界。
6、《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本書是余華親自編選的最新雜文集,書中包括了生命經驗的凝結,創(chuàng)作歷程的分享,探索人性,也照亮內心。余華充滿睿智又真誠分享了他的觀察和思考,內容包羅萬象,從往事到現實,從自我到時代,既漫談生活體驗,也談及創(chuàng)作心得,他生動回憶了他和福貴、許三觀等筆下人物的相遇,也講述了走訪世界時和勇敢的波蘭農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
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區(qū),紀念著那些在大屠殺期間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其中刻著一個救助了猶太人的不知名波蘭農民的一句話。當人們問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猶太人,他說:“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這句話說明了一切,我們可以在生活里,在文學和藝術里尋找出成千上萬個例子來解釋這句話,無論這些例子是優(yōu)美的還是粗俗的;是友善和親切的,還是罵人的臟話和嘲諷的笑話;是頌揚人的美德,還是揭露人的暴行。在暴行施虐之時,人性的光芒總會脫穎而出,雖然有時看上去是微弱的,實質卻無比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