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養(yǎng)得健健康康是照護者最幸福的事兒了,這是再多金錢都無法換來的財富。
但在我們生活中,因為太過關心孩子,造成過度喂養(yǎng)、過度穿衣導致孩子生病的現(xiàn)象卻屢見不鮮。到底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少生病呢?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首超實用的《中醫(yī)育兒歌》,答案都在里面了:
中醫(yī)育兒歌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
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熏烤傷脾胃;
缺鋅缺鐵兒常見,調料脾胃是優(yōu)先;
有病沒病吃小藥,正當病時失療效。
春捂秋凍應變化,穿衣五法要記牢: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別著急,咱們一句一句來解釋。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解讀:
家長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絕不會讓孩子餓著或凍著。但吃得飽、穿得暖就能把寶寶照顧好了嗎?這句話就提醒我們照顧孩子過猶不及。
寶寶并不是穿得越暖越好,因為寶寶的新陳代謝比成人活躍,加上不停活動,穿多了就容易出汗,出汗后著涼是寶寶感冒的主要原因。
再說喂養(yǎng),如果不生病,寶寶一般都不會拒絕食物,倘若寶寶拒絕食物就說明寶寶已經(jīng)吃飽了或者食物不太適合寶寶,而愛子心切的媽媽常常怕孩子吃不飽而多喂。寶寶的消化能力還不健全,吃多了就容易食積,損傷脾胃,導致寶寶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特別是在寶寶生病的時候,更要節(jié)制飲食,減輕胃腸的負擔,使身體能夠集中精力抗擊疾病,早日康復。
臨床常見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不注意忌口,導致病情反復難愈,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不要總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適可而止就好。寶寶不想吃的時候別強迫喂養(yǎng),還應根據(jù)天氣情況適當加減寶寶的衣物。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
解讀:
這句話解釋的是寶寶食譜合理的營養(yǎng)配比。
“蔬菜和豆”泛指五谷雜糧,“雞蛋和肉”泛指優(yōu)質蛋白。當然1歲以前的嬰兒,應以奶類為主,并科學合理地添加輔食。寶寶1歲以后,食物的花樣增多,食譜和成人逐漸靠近,應按葷素搭配的原則,均衡攝入營養(yǎng),膳食結構中應以淀粉等五谷雜糧為主,配合部分優(yōu)質蛋白和少量脂肪。主次搭配營養(yǎng)才能均衡,偏食的孩子體質常常較差。
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
解讀:
通常,父母會覺得吃什么長什么。魚類、肉類營養(yǎng)豐富,給寶寶多吃一些就能長肉。其實人體是一個高度智能的系統(tǒng),它會根據(jù)實際需要,主動地吸收營養(yǎng),并完成三大營養(yǎng)素(糖、蛋白質、脂肪)之間的轉化。很多人吃素卻一樣長得很胖,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不存在少吃肉就不長肉的問題。
這句話不是說寶寶不能吃魚和肉,吃了就會“上火”或“生痰”,而是說魚和肉等高能量食物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損傷脾胃,降低健康指數(shù),出現(xiàn)口臭、積食等情況。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配合少量優(yōu)質蛋白喂養(yǎng)寶寶,就不容易出現(xiàn)這些問題,從而保證寶寶健康成長。
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熏烤傷脾胃
解讀:
這句話是說,寶寶要吃健康的食物,烹調食物也要用健康的方法。花樣繁多的飲料里,含有太多的糖分和添加劑,經(jīng)常飲用對寶寶的生長發(fā)育不利,白開水是我們最健康的飲料,也是最好的藥。
前面幾句主要介紹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其實健康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世面上流行的烤串、麻辣燙等都不是健康的烹煮方法,還有煎、炸、熏、烤等方式,雖然能最大地刺激人的食欲,但高脂肪、高鹽、高辣度的食物最傷脾胃,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功能。對寶寶來說,應選擇蒸、煮、炒等少油少鹽的健康烹飪方法。
缺鋅缺鐵兒常見,調理脾胃是優(yōu)先
解讀:
很多家長甚至大夫都根據(jù)化驗單,給孩子補充微量元素,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缺乏微量元素,主要不是因為吃得不夠,而是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因此,調理脾胃,增強孩子的消化功能,同時保證均衡的營養(yǎng),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調理寶寶的脾胃,為寶寶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病沒病吃小藥,正當病時失療效
解讀: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不能自己隨便給寶寶用藥,即使是保健品也不能隨便給孩子吃。很多媽媽為了預防生病,或者促進保健,常會給寶寶吃一些小藥。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其適用范圍和使用禁忌。媽媽們由于缺乏相關專業(yè)知識,不能準確把握藥物的適用范圍、服用療程、停藥指征等情況,不僅常常自己濫用藥物,而且容易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從而增加了藥物傷害寶寶的風險,甚至加重病情,給醫(yī)生的后續(xù)治療帶來困難。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解讀:
春季氣候宜人,但剛入春的時候,氣溫處于過渡階段,常常因寒流而大幅降溫。因此,在氣溫不穩(wěn)定的初春,不要急著給寶寶減衣服,以免著涼感冒。
當然,氣溫穩(wěn)定上升的時候,就該給孩子減衣服了。同理,入秋之后雖然有幾許涼意,但秋老虎還會常常反撲,若穿衣過早,很容易讓寶寶出汗,增加中暑的風險。
因此,入秋氣溫不穩(wěn)定的時候也不要急著給寶寶加衣服,這就是所謂的春捂秋凍。
人的腳部受涼最容易感冒,而頭部出汗,汗后受風也是感冒的常見原因。就孩子而言,肚臍是最薄弱的地方,古人給孩子穿肚兜,就是為了防止肚臍受風引發(fā)疾病。因此,就穿衣預防疾病來說,一定要遵循穿衣五法,保證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養(yǎng)兒不能怕麻煩,也不能太過度,最后,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健康成長,大人們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