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提問:這個季節(jié)開始亂穿衣服了,穿的里三層外三層的寶寶可真不少,老人給出的理由是“寶寶怕冷,需要穿的比成人暖和”!也有的媽媽感覺寶寶陽性體質(zhì),應(yīng)該比大人少一件,究竟那種說法正確?怎樣判斷寶寶是冷還是熱?
育嬰師解答:不是寶寶比成人更怕冷或更怕熱,是寶寶比成人更容易變冷或變熱。寶寶的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尚未發(fā)育成熟,對于溫度調(diào)控能力相對較差,可能無法適應(yīng)外在環(huán)境的溫度變化,升溫快,降溫也快。加上,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也就快,皮下脂肪量也較少,于是對于低溫的耐受力也就比較低。

怎樣判斷寶寶是冷還是熱?
有個方法很容易幫助媽媽判斷寶寶是冷還是熱,即用手摸寶寶的頸背部,如果這里溫暖、干燥,說明寶寶冷熱度適合,衣服、被褥剛剛好;如果這里汗多,說明有些熱;如果發(fā)涼,則說明有些冷。
手腳涼不代表寶寶冷
寶寶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多時候我們會摸摸寶寶的掌心和腳心來判斷他是熱還是冷。當摸到寶寶小手涼涼、小腳冰冰的時候,趕緊套上厚外套、裹上棉被借以保暖,卻往往把寶寶悶出滿身汗,甚至發(fā)生捂熱綜合征的情況。
這是因為幼兒的末梢血液循環(huán)較不佳,有時候手冷腳冷,只是因為空氣對流或低溫,使得末梢溫度較低,其實只要中央體溫處于正常范圍即可。
不過,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寶寶隨著年齡成長,手心溫度就會逐步“升溫”;有些寶寶則一直都處于較低的溫度。家長要多留意寶寶的生理變化,要感知其“核心溫度”,可以把手掌平放在寶寶后背或胸口的皮膚上。
滿頭大汗不代表寶寶熱
看到寶寶滿頭大汗,我們便急于幫他脫下外套,不料一陣寒風(fēng)吹來,寶寶不小心就著涼了……即便寶寶汗如雨下,也并非代表寶寶感覺太熱,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斟酌參考。
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將手伸進寶寶衣服里面,感覺肚子、背后或是脖子的溫度。若寶寶滿頭大汗,身體溫度摸起來較高,同時身上也出汗了,那應(yīng)該就真的熱了!
有時候,寶寶處于病后復(fù)原的過程中,頭部就很容易出現(xiàn)虛汗。還有,寶寶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如剛大哭完一場或是在短時活動量較大的情況下,都很容易大量冒汗,此時只要將汗擦干,不要再吹到風(fēng)即可。
寶寶衣服怎么穿保暖才正好?
①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要穿得寬松些,讓小孩子的手腳好活動,被子、衣服不能勒著他們。其次,如果室溫過低或過高,可以開空調(diào),但溫度應(yīng)控制在25℃左右,要注意通風(fēng),4至6小時通風(fēng)一次,以保證室內(nèi)空氣質(zhì)量。
②一歲以上的嬰兒和兒童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衣。這是因為孩子體溫調(diào)節(jié)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樣了。
③孩子感冒、發(fā)燒時,適當減少衣物。家長可以把孩子的衣物減少些,不要把孩子捂得太嚴實,注意孩子的體溫,讓孩子多喝水,用溫水給孩子擦身,尤其要擦頸部兩側(cè),以及孩子的手心和腳心。
溫馨小貼士:嬰兒皮膚含水量大,新陳代謝旺盛,皮下脂肪比成人的薄。如平時在活動量大,皮膚蒸發(fā)的水分也多。建議媽媽們一定要給姥姥或者婆婆們溝通交流清楚,千萬不要用老觀念來判斷寶寶的冷熱,認為她們的溫度就是寶寶的溫度,寶寶永遠缺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