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延心理學》簡介主要內容、讀書筆記
該書講述了《拖延心理學》的基本信息是:遲緩習性既非惡習,也非品行問題,而是由恐懼引起的一種心理綜合癥。
《拖延心理學》推薦理由
《拖延心理學》:全球首個拖延工作坊創(chuàng)始人、美國權威心理學家聯袂出擊,風靡全球25年經典之作,搶先登陸中國,資深心理醫(yī)生李夢潮專文推薦。
我們都因拖延而焦慮,卻又在焦慮中拖延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攤開的文件、散亂的衣櫥或者只是一個該打的電話、一封該發(fā)出去的郵件,還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臟,可我還是邊咬著手指甲邊想,再待一會兒,就一下下……”
“我每天都很焦慮,惦記著要做的事,然后卻不停地看網頁直到半夜,怎么辦?”
我們?yōu)槭裁磿涎?/strong>
“我們都是完美主義者,希望能做好,卻害怕失敗,所以遲遲不肯邁出第一步。”
“有時因為拖延,我們反而陰錯陽差做得比較好;有時因為拖延,別人稱贊我們的小聰明和高效率;在*后期限過去時,如釋重負的感覺也讓人很享受。”
“拖延源于厭惡和憎恨。如果我們討厭某個人、某件事,可能對于這個人和這件事消極怠工,作為另類反抗的一種形式……”
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請摒棄你對拖延的恐懼、羞恥、擔憂以及自我憎惡,只有在寬容樂觀的態(tài)度和心平氣和的情緒下,你才能看清自己為什么會拖延,才有可能讓拖延之手從你的生活中松開!
《拖延心理學》內容推薦
從學生到科學家,從秘書到總裁,從家庭主婦到銷售員,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本書的兩位作者基于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咨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
通過鑒別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學因素——為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沖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動做了一件非常扎實的基礎工作。
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她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并經受過實踐的檢驗。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zhí)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本書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拖延心理學》作者簡介
(美國)簡·博克(Jane B.Burka) (美國)萊諾拉·袁(LenoraM.Yuen)
簡·博克和萊諾拉·袁,她們兩人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
她們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出現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jié)目中,同時也是《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對象。
她們一直致力于為全美國的學生、公司組織和公眾團體提供治療的心理工作坊和專題演講方面的服務,終年活躍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學的講壇。
10個治愈拖延癥珍藏版心理技巧
心理導讀: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在于“先放一下,待會再行動”,對他們來說,邁出第一步總是那么的艱難和沉重。為了戰(zhàn)勝拖延癥,我們貢獻10個珍藏版心理技巧從此克服拖延困擾。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里,我們可以準時的按照計劃去做事情,我們能夠把已經制定好的計劃,完美的執(zhí)行下來。但是,在現實世界中,這一切都變得很難。紙上談兵確實很容易,誰都可以做出一個很好的計劃,但是,真正要我們去做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從我們腦中產生,周圍的誘惑干擾也被無形的放大,我們開始畏懼,不敢去做,種種借口讓我們把本該昨天就完成的任務拖延到了今天,此刻的我們還在忙著尋找和編織著下一個借口。
難道說拖延真的不能被戰(zhàn)勝么?我們?yōu)楹我斀o自己呢?拖延的產生,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我們不喜歡做不感興趣的事情,所以想要延遲痛苦;另一方面,我們做的事情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果,導致我們遲遲不愿開始。與拖延的戰(zhàn)斗,其實就是與自身懶惰的習性相抗衡,我們要養(yǎng)成立即行動的習慣,才能克服拖延的困擾,讓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這里博華總結了10個戰(zhàn)勝拖延的技巧方法,希望能對患有拖延癥的朋友有所幫助。
1、比較法——讓自己從心理上接受。
當我深入思考了為什么會產生拖延的問題之后,我認識到拖延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欺騙。我們人性生來懶惰,這我不得不承認,如果有一個舒服溫暖的被窩,我是不會愿意起身去寒冷的戶外。從遠古以來,我們人類就進化了一個自我保護的功能,即遠離有害的,趨向有利的。這樣可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存活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這是我們大腦的一個固有機制。那么,拖延的產生本質也與這個有關,我們更希望去做簡單的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令我們痛苦的工作。
那么,我就利用這個特點,發(fā)明了比較法,其實就是欺騙自己的大腦,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會進行比較,很容易被欺騙。例如,某人可能為了買一個在A商店30元的鋼筆而打車去B商店買同樣的售價20元的鋼筆,結果坐車花了15元。
這種方法就是,在你的任務列表里再挑一個比你此時你不想做的任務A更容易的任務B,然后告訴自己,A和B此時必須完成一個,你可以自己挑選。那么,作為大腦,肯定覺得B比較容易,所以就去做B吧。事實上,可能還有任務C、D、E比B更容易做。這樣,我們就成功的欺騙了自己,讓自己在心理上感到不再畏懼,就能立即去行動。那么,我們可以找一個比A更難的任務S,這樣,我們也就有理由去做A了。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方法,不過很有效果。
2、切斷干擾源——讓自己更加專注。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擾源,例如手機、電腦、網絡等,當我們想要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尤其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到明天的事情時,一個他人的短信也許就可以讓我們轉移注意力,去干其他事情,甚至很難再回到最初的狀態(tài)。我們要做的就是簡化周圍所有的干擾源,把所有認為可能會打斷我們專注狀態(tài)的東西全部通通切斷。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就會斷開網絡連接,把手機調到靜音,找一個獨處的環(huán)境開始寫作,直到寫完。這種保持專注的狀態(tài)很重要,本來磨磨蹭蹭要2個小時做完的事情,我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就搞定了。那么節(jié)省的時間我可以用來徹底的放松。這樣即完成了任務,又可以好好的休息。
3、禁止多任務操作——變得簡單高效。
雖然說我們的大腦是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我們可以一邊唱歌一邊洗澡,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但有的時候,單線程工作可以讓我們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讓我們更快的完成任務,從而減少拖延的次數,培養(yǎng)立即完成的好習慣。
4、不要追求完美——給自己一個低的起點。
有的時候由于我們追求完美的心理在作怪,導致我們還沒有開始做一件事情就已經在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而焦慮,最后結果是我們遲遲不敢開始著手去做,使得任務拖延。事實上,我們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很低的起點,例如我要達到一口氣做200個俯臥撐,那么我可以第一天只做10個,第二天增加到15個。這樣,起點很低,我就更愿意相信自己能夠做完并且不會痛苦,我也就敢于開始,而不是只停留在幻想的階段。我們所拖延的大多數任務,都是因為我們把它想得太難了,太痛苦了,當我們把起點放低,我們會立即去做。
5、堅信自己的實力——永遠不要失去自信。
最讓我痛恨一種人就是整日告訴他人“你不行,你不可能做到,你的想法很愚蠢。”這種人不知道抹殺了多少懷有夢想的人,將他人的彩色的世界變得灰暗無助。如果你相信自己,就要忽視那些弱者的話,他們說你不行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有做到。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種人的存在,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會有一種聲音告訴我們“你不行,你不可能做到,這件事很難很痛苦。”如果是一個真實的人,我們也許會憤怒的告訴他“我能做到!”,但是,如果換做自己呢?我們又有多少勇氣戰(zhàn)勝自己內心的怯懦呢?正是有了這些弱者的聲音,使得我們動搖了堅定的信念,多少可以改變世界的想法拖延至今。我想,解決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開始去做,一旦你開始了,就無所畏懼。
6、等待他人是可笑的——真正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
有的時候能夠完成任務的真正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去做。我們永遠不要有托付給別人的想法,因為這是非常不可靠的,即使這個人準確的像時鐘一樣,它也有電池用完停下來的一天。我們有的時候指望別人能夠做某件事情,還不如自己去做,雖然痛苦點,但是我們可以掌握工作的進度,而不是想法設法督促他人。
7、創(chuàng)建拖延任務列表——即使拖延我們也要拖得很帥。
好吧,如果我們確實戰(zhàn)勝不了拖延的毛病,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焕眠@個壞習慣為我們服務呢?博華就給自己建立了一個拖延任務列表,在這個列表里,我羅列了很多我平常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比如學習園藝、看一本有意思的書等等。這些列表里面的東西都很有意義而且令人不反感的小事。每當我實在不想繼續(xù)做一件事情時,我會打開拖延列表挑一件事情去做。這樣,既滿足了我想要拖延的心理,又可以做平時沒時間做的事情。有的時候,我們戰(zhàn)勝不了拖延,那么為什么不換個角度,去享受它呢?
8、拖延只是個想法——永遠不要開始去實施。
你的頭腦會暗示正在減肥的你去吃那塊蛋糕,或者暗示正在戒煙的你去接過別人遞來的香煙,或是暗示你將本該開始的任務拖延到明天。好吧,你真的有那么聽話么?我們必須明確,當一個人有殺人動機的時候,并不代表他已經殺了那個人。同樣的,當拖延的想法開始在腦海中盤旋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觀望,而不是接受自己頭腦的指示。佛家有個觀點叫做觀照,當我們內心滋生邪念的時候,需要靜靜坐在那里,然后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一些不好的想法,就讓它們慢慢消失,不要評判,不要妄動。當我們想要拖延時,告訴自己這只是個想法,我不會去做,因為一旦做了想法變成了現實就無法更改。
9、設定專注時間——讓自己更加高效。
當我不想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通常給自己設定一個計時器,例如20分鐘,我告訴自己在這20分鐘內必須專注于眼前的任務,沒有任何借口推脫,直到鬧鈴響起。當20分鐘過后,我會休息5分鐘,然后設定下一個20分鐘。當給自己定下倒計時后,心理上我們會有急迫感,這樣會促使我們更加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務。當出現干擾的時候,我會看一下倒計時,暗示自己再堅持3分鐘就結束了。這種方法很有效,時間管理上就是將大的時間切分成小塊時間,更易于我們去操作,是一種化整為零的思想。
10、分解任務——開始行動的秘訣
再大的任務也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的子任務,將每個子任務分配到自己的可用時間里面,當所有的子任務被完成,那么一個看似不可能的艱巨任務也搞定了。分解任務的精髓就是簡化,將你想要拖延的任務分解開來,使它變成10個非常簡單的子任務,你只需要先完成1個子任務,然后告訴自己,這個任務已經做完了十分之一,我可以先休息一下,然后再開始下一個子任務。這樣,我們就能很快的行動起來,而不是內心充滿畏懼造成拖延。
這10個技巧幫助博華戰(zhàn)勝了拖延的毛病,如果你也有此類經驗,不妨留言與我交流。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
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閱讀了這本書,感覺這真是一本不錯的書。
一、 書的主要內容
1. 全書的主要內容和第一原則,
這本書是一本科普自助書籍,主要講述拖延行為,什么是拖延,拖延的本質和心理基礎及應對之策;
拖延行為的本質是心理問題,拖延的四個最可能的成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恐懼、恐懼失敗、恐懼成功、恐懼和別人的親密關系;追求完美主義等,從而對自己的目標不能保持長期的注意力和關注。其實質是人的各種情緒的管理。
2.這本書的結構。這本書包括二個部分,一是對產生拖延的形形色色的根源進行了追溯;二是提供了一些幫助你采取行動的建議;
3.拖延的本質是人的內在因素,特別是固定心態(tài),沒有關注自己的內在,沒有形成一種是成長心態(tài)。
4.治療拖延的方法。改變我的生活意識,變生活在恐懼中為生活在希望中。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法使我們生活在希望中。如:如果完成這件事我將得到……。別人那樣看我又能怎樣,只要我得到了自己的實惠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做事之前專注于完成之后的成果,而不是其他人的看法。現在他們笑我傻,將來他們就會發(fā)現原來傻的一直都是他們。
5.拖延處理技巧。意識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將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現實地對待時間;只管開始;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可能的話,將任務分派出去。保護你的時間;留意你的借口,獎賞你一路上的進步;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
二、讀后感
學習這本書后,我有幾點感受,
一是發(fā)現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拖延的事情。
特別感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因為自己不敢去做事情,而遲遲不愿意對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如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人際關系等重要的事情做的太少,特別是,由于從小受控制太緊,造成成人以后,對失敗的恐懼,害怕自己能力的失去,害怕別人的評估,害怕和人關系的親密等多種情況,特別是害怕別人對自己的控制的反感,貫穿了我的生活,這些原因造成了自己的裹步不淺,淺嘗輒止,玩世不恭,對事情不認真,沒有生活目標,不能和人建立親密的關系。這讓我有如夢方醒的感覺。
二是自己的目標太含糊,計劃不具體,具體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該做什么,造成拖延。
三是讓我看到了希望。我們可以通過誠實地對待自己,分析自己,來明確自己生活的目標。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力量。我們大部分的精神生活都發(fā)生在自己的意識以外,這幫助我從外在的原因轉到對自己內在精神的尋找,從而保持不斷成長的心態(tài),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收獲。
四是學會了一種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溝通的方法。如快樂來自于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健康的生活,來自于和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溝通,來自于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讓自己時刻保持正念,保持對自己內心的關注,關注自己的意識以外的精神形態(tài),充滿了對世界精神的敬仰。
五是幾個技巧。讓煩悶的工作變得富有挑戰(zhàn)性或增加難度;可以通過搭車或融合的方式和一件可以獲得當下滿足的事情放在一起;增加一個人對成功的期望;習得性勤奮,強調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結果帶來的回報與快樂;改變環(huán)境狀況割斷外在誘惑;嚴格的行事歷,可以讓做事自動化。設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