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是我們經(jīng)常吃的蔬菜(一說屬于水果),一根洗干凈的綠油油的黃瓜,很多人看到都會有想吃的欲望,更有很多愛美的女士喜歡用黃瓜片貼臉上消除皺紋保養(yǎng)肌膚。但是大家可能都沒有想過,黃瓜明明是綠色的,不僅是表皮,就連里面的瓜瓤都是淺綠色的,那么它為什么不叫綠瓜,卻叫了個黃瓜的名字呢?

說法一
實際上黃瓜的名字和它的來源有關(guān),黃瓜原產(chǎn)地是今天的中亞和西亞地區(qū),我國漢朝的時候,漢武帝曾派張騫出自西域,他在回來的時候帶回來一些植物的種子,其中就有黃瓜,不過那個時候的黃瓜卻不叫黃瓜,而是叫胡瓜,因為是來自于西域胡地,因此在漢武帝之后很長時間中黃瓜都被叫做胡瓜,直到東晉16國時期后趙國建立,胡瓜才被迫改了名字。
后趙的建立者是石勒,他家本是從北方草原入塞的羯族人,因此他是胡人出身,但是石勒最討厭別人說他是胡人,甚至討厭聽到別人說胡字,所以他下令還是和“胡”有關(guān)的字詞話語全部改掉,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都不能出現(xiàn)“胡”字,否則一律嚴(yán)懲。史料上還說有一次石勒在宴會上故意用胡瓜拷問大臣,他指著餐桌上一碟胡瓜問大臣樊坦,偏讓他說這餐桌上都是何物?樊坦知道說錯了可就是大罪了,但他也很聰明,就說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了很滿意。從此之后,胡瓜就被改名為黃瓜,黃瓜的名稱就叫開了。
其實黃瓜這名字也并非不恰當(dāng),我們所吃的黃瓜雖然都是綠色的,但是它在成熟之后卻是黃色的,而且是非常正宗的黃顏色,這樣的黃瓜還被叫做“種黃瓜”,因為它的種子已經(jīng)長飽滿了,拿出來曬干,放到明年可以作為種子用。那么如果以黃瓜成熟后的顏色來看的話,稱呼它為黃瓜又的確是非常恰當(dāng)?shù)模虼艘灿姓f法認(rèn)為黃瓜這個名稱其實是來自于它成熟后的顏色。
說法二
也有說法說早期的時候人們吃黃瓜吃的都是他成熟后的黃色的黃瓜,后來有個小伙子因為實在餓極了,就摘了個還沒長熟的黃瓜吃,發(fā)現(xiàn)這時候的黃瓜比長熟了更好吃,所以之后人們就開始吃青色的黃瓜了,但是由于以前都是吃的黃色的黃瓜,所以黃瓜的名字還是沿用下來了。
這兩個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不過一般認(rèn)為第1個更靠譜一些。其實黃瓜的名稱有很多,不只是胡瓜一個名字,在我國不同的地方,它的名字還有刺瓜、王瓜、勤瓜、青瓜、唐瓜、吊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