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揖(yī):拱手作禮。打開大門,恭敬地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害。
近義詞: 引狼入室、開門延盜、自討苦吃
反義詞:敬而遠之、如臨大敵
出處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況今奸宄(guǐ)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譯文: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現今奸邪作亂,互相爭奪,豺狼當道,如果只顧悲哀,而不去考慮大事,這就好像開著門請強盜進來一樣,豈不自招禍患。”
東漢末年,有一位官吏叫許貢。先后任吳郡都尉、太守。是名士許靖的好友。
在許貢到任吳郡太守第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借口幫袁術打擊占據揚州江東的劉繇勢力,趁機脫離袁術、自己經略江東,打敗了劉繇。劉繇放棄丹徒西逃。于是孫策令朱治從錢塘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今屬浙江省嘉興市)抵抗朱治,朱治打敗許貢,許貢逃走依附山賊頭領嚴白虎,朱治于是代理吳郡太守的職責。
不久后嚴白虎又被孫策擊敗,兩人只得投奔在余杭的許昭。因為孫策認為許昭是有情有義的大丈夫,因此沒有繼續(xù)對他們趕盡殺絕。
許貢失勢后,孫策一開始也沒有加害于他。后來許貢名為歸附,卻秘密加害孫策:他向朝廷上表,認為孫策驍勇冠世,指出放任孫策勢力坐大,對中央政府以及曹操來說將終成大患,提出以皇命召孫策進京的主張。若許貢上表成功,則會給曹操理由召孫策進京,對孫策來說兇多吉少。而已經被孫策統(tǒng)一的江東又將重新陷入分裂的境地,許貢可以從中得利。然而此表卻被孫策截獲,孫策找許貢來對質,許貢推說沒有上表,孫策于是命令武士將許貢絞殺。
當時許貢生前招攬了一些門客,當中有三人不忘故主,千方百計想要手刃仇人。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廣陵太守陳登派人秘密聯系孫策治下的山賊余黨,企圖顛覆孫策在江東的統(tǒng)治。孫策決定討伐陳登,行軍到丹徒時,許貢門客終于找到了機會。因為孫策有單騎出獵,在野外思考的習慣,三門客趁孫策輕裝外出打獵時,放冷箭射中孫策面頰。后來這些門客在與孫策的搏斗中,被趕到的侍衛(wèi)殺死。孫策俊美的容貌被毀,此后因為傷口感染,傷勢甚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就請張昭等人,托以后事:“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斗成敗。你們要好好輔佐我弟弟孫權!”又招呼弟弟孫權,將印綬交予他,對他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zhàn)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到夜間孫策便去世了,享年僅26歲。
孫策死后,弟弟孫權十分傷心,悲痛不止。張昭勸他說:“現今奸邪作亂,互相爭奪,豺狼當道,如果只顧悲哀,而不去考慮大事,這就好像開著門請強盜進來一樣,豈不自招禍患?希望主公以國事為重,這樣才能不辜負您兄長的囑托啊!”
聽了張昭的勸說,孫權止住悲傷。張昭請孫權換上衣服,扶他上馬視察軍隊。東吳有了新主,人心穩(wěn)定。過了幾年,吳與蜀、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成為一方霸主。
后來人們就用“開門揖盜”來表示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開門揖盜和近義詞“引狼入室”:都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害。常可通用。但開門揖盜偏重在“揖”,強調歡迎。“引狼入室”重在“引”,強調引進。
今天如果我們把股份讓予他們,就等于開門揖盜,要把公司經營權拱手讓人。
如果銀行為了省錢,停掉保全人員的巡邏,就等于是在開門揖盜。
他們一味接受霸權主義者的援助,實際上是開門揖盜。
你不鎖房子是開門揖盜。
窗戶不關猶如開門揖盜。
我收留了他,誰知他是個慣偷,這真是開門揖盜。
她的風評狠差,你如果真的要聘請她,無異于開門揖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