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必須用奶瓶的場景有很多,比如:
媽媽產(chǎn)假結(jié)束,回歸職場;
母乳不足,需要混合喂養(yǎng);
媽媽生病服用某些不適合哺乳的藥物時;
......
不論哪種原因,寶寶都必須接受奶瓶。但是,小寶寶并不像大人那樣讓用什么就用什么。有些寶寶甚至餓的嗷嗷叫,也不愿意吃奶瓶,這就愁壞了爸爸媽媽。
有家長說,每天看著寶寶三四個小時只吃幾十毫升的奶,擔心影響他的生長發(fā)育。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不吃奶瓶這件事。

堅持母乳喂養(yǎng)
如果是母乳不足需要混合喂養(yǎng),即使母乳量再少,還是希望媽媽們堅持讓寶寶先吸吮母乳后再讓寶寶吸吮奶瓶。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將奶量追上來,不僅如此,母乳喂養(yǎng)對寶寶的抵抗力、媽媽的身材恢復等有很多好處。
寶寶不吃奶瓶怎么辦?
寶寶不喜歡吃奶瓶,家長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1、更換奶瓶中的液體
將奶瓶中的奶粉換成母乳,是熟悉的媽媽味道,相對來說寶寶會更容易接受。

2、更換合適的奶嘴
有的奶嘴用時間久了就變硬老化,口感不好,這就需要定期更換奶嘴,一般2~3個月更換一次。
還有一種情況,選擇的奶嘴流速不合適,流速過快寶寶來不及吞咽就容易嗆到他。別看人小,心里明鏡似的,“傷害”過他的東西,可是很記仇呢!
3、奶嘴上動“手腳”
媽媽的乳頭是溫暖而柔軟的,奶嘴是相對硬且冰冷的,寶寶自然是更容易接受乳頭。
現(xiàn)在氣溫下降,尤其北方地區(qū)還沒有開始供暖,奶嘴可能更是冷冰冰的。
在喂奶之前用溫水將奶嘴泡一泡,購買奶嘴的時候,選擇質(zhì)地比較軟的,這樣會比較接近媽媽的乳頭。
4、不強迫喂奶
這點需要重點提出的,也需要家長們格外重視的。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錯誤做法,寶寶越不吃,家長越是往嘴里塞,寶寶更不吃,就這樣惡性循環(huán)。如果寶寶生長發(fā)育、精神狀態(tài)均正常,當他不想吃奶瓶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強迫喂養(yǎng)。
如果是媽媽要回歸職場,寶寶不得不接受奶瓶,需要上班前提前讓寶寶適應(yīng)。
5、奶瓶當玩具
在寶寶狀態(tài)好的時候,多讓他接觸奶瓶,可以摸一摸,咬咬奶嘴等,慢慢接受了。
6、隊友上線,完成這項偉大的喂奶任務(wù)
寶寶一看媽媽就想到母乳,當著媽媽的面喂奶瓶,寶寶心里可能會想,“明明媽媽在,為什么讓我用這么不舒服的東西?”
7、選擇安靜的環(huán)境
隨著寶寶不斷成長,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也就大了起來,可能一個小小的關(guān)門聲,就能使他分神。喂奶的時候周圍更是不要有太多人。

8、調(diào)整喂奶姿勢
讓寶寶45度斜臥,奶瓶與寶寶的身體呈45度,適合寶寶吸吮和吞咽。
9、穩(wěn)定情緒
遇到寶寶不吃奶瓶,又沒辦法親喂,一直不吃奶瓶餓瘦了怎么辦?影響生長發(fā)育怎么辦?
越想越著急,越著急寶寶越不吃。
看護人焦慮的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寶寶,學會放松下來,寶寶也許慢慢就接受了呢!
大人還有不想吃飯的時候,為什么一定要強迫寶寶每天吃很多呢?
只要寶寶生長發(fā)育曲線正常,家長就不用擔心。如果寶寶生長發(fā)育跌兩個百分位,就需要警惕起來,及時醫(yī)院就診,查明原因。
另外,如果寶寶不吃奶瓶,伴有咳嗽、咳痰、嘔吐、腹瀉等癥狀,更不可強迫進食。生病期間很容易影響到消化系統(tǒng),寶寶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積極治療疾病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