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媽非嚷著給我2個月的女兒加奶粉。
剛開始問她原因,她只說網(wǎng)上都傳配方奶粉更營養(yǎng),更適合給娃吃。
我攔下幾次,又跟她科普了種種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后,她才打量著我的胸,冷不丁冒出一句:
你胸這么小,能有多少奶水?娃怎么吃得飽?
初為人母、幸福感爆棚的我,被這句話氣得簡直想笑。
女兒剛出生時,我就被長輩們念叨過“胸小的女人奶水不足”、“大胸才能產(chǎn)奶”之類的言論。
起初,我也對這些話深信不疑,還為自己的“小饅頭”喂不好女兒而充滿了愧疚感。
但當我把困擾告訴醫(yī)生時,醫(yī)生卻給出了讓我心安的答案。
醫(yī)生說,正常女性的乳房內(nèi)都存在足夠的乳腺腺泡和乳腺小葉等組織,而決定乳汁多少的是這些乳腺組織,而不是乳房的大小。
也就是說,脂肪并不參與奶水的產(chǎn)出,胸大只能說明胸部脂肪多,跟奶水產(chǎn)量沒有關系。
在母乳喂娃的道路上,除了“胸小就沒奶”,還存在著許多誤區(qū)。
誤區(qū)1:喂奶會導致胸部下垂
曾看過一組哺乳前后胸部的對比圖:

這這這太殘忍了,差點嚇退了我母乳喂女兒的決心。
查過資料才了解到,母乳喂養(yǎng)并不是下垂的根本原因,其元兇是懷孕本身。
當孕媽媽懷孕時,體內(nèi)會產(chǎn)生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大量脂肪和血液開始集中流向乳房。
此時我們的胸部會像吹氣球一樣撐大,而支撐乳房懸韌帶,也會在重力拉扯下變長。
產(chǎn)后,體內(nèi)激素穩(wěn)定了,乳房大小逐漸恢復,但經(jīng)長時間拉扯的懸韌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
這也就是說,無論喂奶與否,乳房經(jīng)歷懷孕到生產(chǎn)后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垂。
因此,只要采用正確的哺乳姿勢、多做擴胸、雙臂上舉的運動,選好有承托力的內(nèi)衣,我們很快又可以挺胸做人啦。
誤區(qū)2 :初乳要擠掉
“唉喲,這奶又稀又黃,太臟了,快擠掉再給孩子喝。”這話熟悉么?
很多老一輩都是這么認為的,初乳(產(chǎn)后2~3天內(nèi)所分泌的乳汁)即不干凈又沒營養(yǎng),不能給寶寶喝。
其實事實恰好相反,初乳比成熟乳含更多蛋白質(zhì)、鹽分、抗體和免疫物質(zhì)。
但脂肪、熱量低,既能滿足新生兒的營養(yǎng)需要,又能適應其消化和代謝能力,是新生兒最理想的食物。
誤區(qū)3:產(chǎn)后奶水少,要加奶粉
比起擠掉浪費,盲目加奶粉也是一個大坑。
哺乳初期,新媽媽們奶水量較少。
擔心寶寶餓的家人們,便會在寶寶吃過母乳后,急著喂奶粉。
真心疼寶寶們的胃啊,剛出生1-2天的新生兒,胃只有豌豆一般大小,僅能容納7-13ml的奶量。媽媽的乳汁完全夠用了。
若是盲目添加奶粉,撐大了寶寶胃不說,還會減少寶寶吮吸乳房的次數(shù),不利于“下奶”。
誤區(qū)4:大補能發(fā)奶
躲過“初乳劫”,難逃“大補關”。
去年,還有產(chǎn)婦因為大補住進了醫(yī)院。

因為擔心媽媽們奶水不足,長輩們總會變著花樣給新媽媽們進補。
鯽魚湯、鴿子湯、老母雞湯輪番兒招呼……以為只有大補特補,奶水才有營養(yǎng)。
殊不知,過量進補可能造成乳汁過多。若不能及時排空,就會導致乳汁淤積、乳管阻塞,引起炎癥。
寶寶們喝不動,新媽媽們也會痛苦不堪。
因此,產(chǎn)后初期應以軟糯易消化、清淡的湯品、粥品為主。待半個月過后,再視身體情況適量進補。
誤區(qū)5:奶脹才有奶
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帖子,有個媽媽說,“等奶漲,等了一個白天。”

很多媽媽以為,乳汁像存款一樣,能越攢越多,只有奶脹了、攢夠了才夠?qū)殞毢取?/p>
其實,奶水是邊吃邊生產(chǎn)的,而且吮吸越多,泌乳量也會越大。
因為寶寶的吮吸能刺激大腦,促使垂體分泌泌乳素,反之,若是一直攢著,讓乳房脹滿,則會出現(xiàn)相反的作用,讓泌乳量減少。
而且乳房在柔軟狀態(tài)下,并不代表沒有奶,而是一種供需平衡的常態(tài)。
因此,只要寶寶有需求就可以喂,不必等。
誤區(qū)6:寶寶吃奶頻繁,是奶水不夠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寶寶出生2周后,要吃奶的間隙越來越短。
這其實是因為寶寶進入了快速生長期,對能量的需求量變大了。不必因此懷疑自己奶水不夠,按需哺乳就好。
要知道,奶水吸吸總是有的。
產(chǎn)后的情緒也會對奶水分泌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保持心境平和才不容易出現(xiàn)回奶。
同樣的,“寶寶吃奶沒超過2小時”、“乳房很軟”等,都不能表示乳量跟不上寶寶的需求。
只要寶寶吸奶前后情緒、體重增長、大小便次數(shù)正常,就無需憂心。
誤區(qū)7:媽媽感冒了不能喂奶
產(chǎn)后體質(zhì)虛弱,稍一受涼就會感冒發(fā)燒。
很多媽媽都會因為擔心傳染問題,而不給寶寶喂奶。
其實,媽媽們感冒時,早已通過接觸將病原帶給了寶寶,即便不哺乳,寶寶也已經(jīng)被感染了。
此時哺乳反而能讓寶寶從母體中獲得抗體,增強自身抗病能力。
因此,只要媽媽們癥狀不重,都是可以喂的。
但若是感冒伴有高燒癥狀,則要停止1~2日,并且在停喂期間,也需注意及時排空乳房,保持泌乳狀態(tài)。
誤區(qū)8:前奶沒營養(yǎng),后奶才能喂
之前有個朋友,喂奶前總用吸奶器先吸掉一些。她說,這樣才能讓寶寶吃到更有營養(yǎng)的“后奶”,有利于發(fā)育。
有經(jīng)驗的媽媽們也會發(fā)現(xiàn),剛開始喂寶寶的乳汁確實又稀又淡,不如喂過幾分鐘之后的濃稠。

這是因為,前奶比后奶中含有更多的水分、更少的脂肪。
雖然看上去寡淡,卻富含多種類似蛋白質(zhì)、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還能給寶寶解渴,是和“后奶”一樣重要的存在。
誤區(qū)9:一次只喂一邊乳房
有些媽媽喂奶時,一次只喂一邊,待下次喂再喂另一邊,以為這樣能攢起足夠的乳汁。
殊不知,這樣乳房所受的刺激減少,泌乳量也會隨之減少。
斷奶后還可能會出現(xiàn)兩邊胸部大小不一的狀況。
因此,每次哺乳應盡量兩邊乳房都喂。
即使寶寶吃了一邊乳房的奶水就飽了,也應及時排空另一只乳房,促進乳汁分泌。
中國營養(yǎng)學會曾在《中國嬰幼兒喂養(yǎng)指南》中呼吁:
產(chǎn)后盡可能早開奶,讓新生兒吃的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雖然母乳喂養(yǎng)的過程可能會艱辛滿滿,但要相信,科學的母乳喂養(yǎng),是對生命最負責的態(tài)度。
或許,母乳喂養(yǎng)最深遠意義在于:
這37℃的液體,是流淌于我們與小人兒之間,最初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