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之“三伏貼”是中醫(yī)幾千年來獨具特色的傳統療法,具有扶正祛邪、溫通經絡、散寒祛濕、理氣活血、補腎溫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和再發(fā)生等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念。

01
冬病夏治
#冬病
是指在秋、冬季容易發(fā)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類疾病。這些疾病發(fā)生的根本,在于寒濕伏邪和陽氣受損。
#夏治
是指在夏季藉自然界的旺盛陽氣和人體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內服、外敷或食療等中醫(yī)傳統方法,生發(fā)人體內的陽氣,培本固元,驅除體內之寒邪,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其在秋、冬季節(jié)的發(fā)作次數或減輕發(fā)作程度,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理論基礎
方藥作用:中藥穴位貼敷通過藥物的發(fā)散走竄,借助腧穴,透入肌膚,憑借諸穴部位對藥物進行吸收;
經絡腧穴作用: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以達到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
節(jié)氣作用:“熱在三伏”,在三伏天應用貼敷療法,機制體現“春夏養(yǎng)陽”,充實人體真元之氣,保持機體陰陽平衡,以其順應自然界的變化,獲得人與自然的統一。
02
三伏貼的功效
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jié)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huán)、祛除寒邪。
03
三伏貼適應癥
1.呼吸系統疾病
如:反復感冒、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
2.消化系統疾病
如:虛寒性胃痛、慢性腸胃炎、腹瀉、消化不良等;
3.骨關節(jié)疾病
如:風濕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4.小兒疾病
如:消化不良、體虛易感、哮喘、生長發(fā)育遲緩;
5.婦產科疾病
如:痛經、產后頭痛、產后風、宮寒癥等;
6.調理(治未病)
如:各種體虛、寒癥者、免疫力低下者;
7.寒邪入侵引發(fā)的頸肩腰腿疼。

04
三伏貼適宜人群
冬病夏治不包治百病,也并非人人適合,易發(fā)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冬病夏治針對虛寒性疾病,病人要先辯證,如果是熱證則會適得其反。呼吸病患者大部分屬于虛寒型,多有流清涕、打噴嚏、咳白痰、怕冷等癥狀,適合冬病夏治,而咳黃痰、流黃涕、面紅耳赤、常口干口渴,天熱加重的體熱患者就不適合了。
脾胃虛寒者經常肚子痛、遇冷腹瀉、喜熱食、怕冷風;腎虛寒的患者往往手腳涼、腰痛、雙膝冷痛、小便清長,符合這些特點的可選擇冬病夏治。
05
2021年“三伏貼”貼敷時間表
伏前灸2021.07.02—2021.07.11
初伏灸2021.07.12—2021.07.21
中伏灸2021.07.22—2021.07.31
加強灸2021.08.01—2021.08.10
末伏灸2021.08.11—2021.08.20
加強灸2021.08.21—2021.08.30
06
貼敷療程
冬病夏治三伏貼”是遠期療效,并非立竿見影,不會貼敷1次就能立即見效,切勿沒看到即時的治療效果,或稍微見效就放棄治療。
每10天貼1次,最好是連續(xù)貼3次,為1個療程,并且連續(xù)貼3年。
三伏貼一般在頭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時以前貼完藥餅。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是午時,中醫(yī)認為此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若剛貼完藥餅,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

07
三伏貼注意事項
#1貼敷注意事項
1、四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孕婦、重癥病人以及皮膚嚴重過敏者不宜使用三伏貼;
2、貼敷時間:單次貼敷時間不宜過長
每個人貼敷所用的藥不同,具體時間長短應遵從醫(yī)師的建議。一般來說,成人不超過6個小時,12~18歲約4~5小時,8~12歲約3~4小時,3~8歲約2~3小時。
3、觀察局部皮膚反應情況
貼敷后局部的輕度瘙癢、灼熱感,多為藥物正常反應,如果沒有發(fā)紅腫脹,可以繼續(xù)應用。
如果局部起泡、破潰,應立即揭下藥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無菌包扎,每日換藥1~2次,直至愈合。
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到皮膚科就醫(yī)。
4、飲食要求:貼敷期間,要飲食清淡,少食生冷、油膩及過咸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貼敷的當天不宜進食海鮮、魚蝦、羊肉、蘑菇等發(fā)物,其他飲食可與平時一樣。
5、由于每個人的病癥都不一致,因此用藥也不盡相同,因此選貼是很重要的,必須選專業(yè)醫(yī)院。
6、三伏貼不可自己隨意貼敷,穴位選擇不準確,直接影響藥效。
#2禁忌人群
以下人群是不適宜使用三伏貼:
1.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處于發(fā)作期;
2.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fā)熱期;
3.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
4.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
5.孕婦;
6.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7.冬病夏治貼敷膏中的很多中藥都是熱性的,因此陰虛火旺、內熱體質的人是不適合的;
#3貼后注意事項
1)藥餅貼好以后最好不要進空調房間,因為遇冷會使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也不要運動,出汗會使固定藥餅的膠布脫落,最好在陰涼的地方或適當地用電扇微風吹拂。
2)藥餅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輕輕吸干。
3)慎用辛燥食品,以防傷陰。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荔枝等。
4)忌大量服用寒涼食物。大量進食寒涼食物,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傷一身陽氣,輕則腹瀉腹痛、惡心嘔吐,重則造成長期難治的陽虛。
5)慎食大量肥甘厚膩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濕,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高熱量、高糖的食物,則易導致內外濕熱之邪合擊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