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孩子才幾個月,乳頭上有個白點,是什么東西呢?比如下圖這種。

簡單粗暴版
無論哪種問題,都不要自己挑破或者擠壓。
小于3mm不繼續(xù)增大的,基本就是粟丘疹,大于3mm,繼續(xù)增大的,考慮為表皮包涵體囊腫。
粟丘疹和不繼續(xù)增大的表皮包涵體囊腫都不用處理,等其自行恢復(fù)。
如果表皮包涵體囊腫繼續(xù)增大,總是摩擦,怕出現(xiàn)感染、覺得影響美觀等問題,手術(shù)切除。
正文
首先說,別自己擠壓,或者用針挑開,因為這個問題,要么不用處理,要么你用針挑開沒有用,反而可能導(dǎo)致感染,所以,別亂處理。
出現(xiàn)這個白點,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是粟丘疹(Milium),第二是表皮包涵體囊腫(epidermal inclusion cyst,EIC)。
咱們一個個說啊。
對于粟丘疹(Milia,Milium),大家可能都了解,比如出現(xiàn)在孩子面部的小白點,一個個到一群群不等。

圖片來源見水印
這種小皮疹很常見,在新生兒就會出現(xiàn),持續(xù)幾周到幾月,就會自行消退了。
表現(xiàn)是1-2mm,小米粒大小的硬的小丘疹,表現(xiàn)為白色或者淡黃色,其本質(zhì)是一種小表皮囊腫,中央是角質(zhì)填充,被挑出后,摸著硬硬的就是角質(zhì)。
這個問題,因為自己能恢復(fù)正常,所以,不用處理,如果確實覺得影響美觀,可以讓皮膚科醫(yī)生挑開皮膚,擠出角質(zhì)就行了,一般這種不會復(fù)發(fā)。
所以,如果在乳頭出現(xiàn)這種在3mm以下的白色小點,沒有滲液等任何其他問題,那就可以觀察,不長大的基本都可以認為是粟丘疹,不用做任何治療。
P.S.大家注意哦,這個粟丘疹有時會被翻譯成粟粒疹,但按照翻譯常規(guī),粟粒疹的英文是Miliaria,這個粟粒疹其實就是痱子,不要弄混了。
那如果長大了,就要向表皮包涵體囊腫(epidermal inclusion cyst,EIC)考慮了,比如下圖這些。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1,2,3]
表皮包涵體囊腫也叫表皮樣囊腫(epidermoid cyst),多是單發(fā)的,凸起于皮膚表面的大的囊腫,能長到1-4cm,也可能在數(shù)毫米保持很久,柔軟或者硬,白色或者皮膚的顏色,有些中央有凹陷。
囊腫多在出生或者5歲內(nèi)發(fā)生,多位于頭、面、頸、腹等位置,一般無自覺癥狀, 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由于創(chuàng)傷、擠壓等導(dǎo)致。
在乳頭處出現(xiàn)這個問題不算很多,目前文獻報道發(fā)現(xiàn)4例乳頭處的這個問題,有2例是家長明確之前有擠壓孩子乳房的情況,因為孩子剛出生時,有泌乳表現(xiàn),想通過擠壓的方式處理。另外兩例是否有其他創(chuàng)傷不明。
P.S.新生兒出生后,因為體內(nèi)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對泌乳的抑制降低,所以有些孩子在生后數(shù)周左右,會出現(xiàn)泌乳的表現(xiàn),這屬于正常生理表現(xiàn)。
之前這種表現(xiàn)稱為「巫女的乳汁」(Witch’s milk),有些地方會使用擠壓乳房的方式處理,當然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孩子們在乳頭處出現(xiàn)白點,逐漸增大,大于3mm,觸摸時比較柔軟,一般沒有其他問題,那基本就是表皮樣囊腫了。

這種囊腫,目前診斷還不明確,研究也較少,有些研究還稱為乳頭先天性粟丘疹[1,4],但是切除后,病理結(jié)果就是皮樣囊腫的表現(xiàn),所以還是診斷為皮樣囊腫更準確些。
對于這個問題的進展,有些研究發(fā)現(xiàn),不用處理,幾個月后也能自行消退,如不是總是摩擦、感染,沒有嚴重問題,幾乎沒有癌變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囊腫繼續(xù)增大,總是摩擦,經(jīng)常出現(xiàn)感染,或者長的很大,覺得不美觀,皮膚科就診,根據(jù)年齡,選擇局麻或者全麻后切除,切除時,需要完整切除,避免復(fù)發(fā)。
最后,再強調(diào)一下,沒事不要捏小寶寶的乳頭,沒好處。
最最后,如果孩子乳頭出現(xiàn)紅腫、滲液、疼痛等問題,立即就醫(yī)。
參考文獻
[1].Muriel Guarda Ferreira.Congenital Milium of the Nipple.Pediatric Dermatology 1–2, 2016
[2].Jain S. Epidermal inclusion cyst or giant milium of the nipple.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2;78:103–5.
[3].Amrani A. Congenital Epidermal Inclusion Cyst On the Breast: A Case Series of a Rare Entity. Int J Appl Basic Med Res. 2018;8(1):54-56. doi:10.4103/ijabmr.IJABMR_303_16
[4].Shin HB, Jeong YJ. Recurrent Congenital Milium of the Nipple. Adv Pediatr Surg. 2019 Dec;25(2):60-62. https://doi.org/10.13029/aps.2019.2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