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歲。《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就指出:寶寶在 4~5 歲時學會用筷子即可,4 歲前用勺子吃飯都是正常的,爸爸媽媽不需要因此太過擔心。爸爸媽媽可以從寶寶3-4歲開始,給筷子偶爾“刷刷存在感”,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精細動作發(fā)育已經(jīng)比較成熟,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學習起來會比較快。

對于中國人來說,筷子是必不可少的用餐工具,并且,在諸如“早用筷子的孩子更聰明”“4歲多還不會用筷子,寶寶是不是精細動作發(fā)育不完善”這樣聲音的裹挾下,“讓孩子盡快地學會用筷子”似乎就成為了家長的隱藏KPI,畢竟,大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是在自己的呵護下健康長大的。
但是,有些事情真的是急不得!就比如說訓練寶寶使用筷子這件事……
在很多人眼里,使用筷子似乎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然而,使用筷子其實是需要五個手指、手掌、手腕、胳膊等多個部位的配合,涉及30多個關(guān)節(jié)和50塊肌肉的高難度動作。
對于用慣了刀叉的成年外國人來說,在短時間內(nèi)學會用筷子吃飯都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寶寶呢?
過早學習用筷子,可能導致寶寶因為學不會而喪失信心,如果父母還因此“暴跳如雷”,責罵寶寶,甚至會有打擊寶寶進餐的積極性的可能。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就指出:寶寶在 4~5 歲時學會用筷子即可,4 歲前用勺子吃飯都是正常的,爸爸媽媽不需要因此太過擔心。
學習總歸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用筷子也不會例外。
爸爸媽媽可以從寶寶3-4歲開始,給筷子偶爾“刷刷存在感”,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精細動作發(fā)育已經(jīng)比較成熟,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學習起來會比較快。
比如在日常用餐的過程中,把輔助筷遞給寶寶,給寶寶嘗試使用筷子的機會等等,先逐步培養(yǎng)寶寶的興趣。
接下來,在正式學習用筷子的過程中,還可以嘗試這些方法,幫助寶寶更好地掌握。
1、選擇合適筷子
大人平時使用的筷子對于寶寶來說太長太重了,會給寶寶的用筷練習增加不必要的難度。
因此,家長們可以選擇稍短、細圓、材質(zhì)輕巧、不易打滑的木筷或竹筷作為寶寶的“專屬筷子”。
2、耐心示范、鼓勵嘗試
在教寶寶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放慢使用筷子的動作,多多示范給寶寶看;與此同時,心態(tài)也要適當“放慢”:寶寶剛開始學,姿勢不準確、學了又忘……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家長可以讓寶寶先從大塊、好夾的東西開始嘗試,以增強寶寶(和自己)的信心,以鼓勵代替斥責,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3、注意安全
寶寶剛接觸筷子時會有新鮮感,有時還會拿著筷子到處敲打,或者嘗試戳自己的臉、別人的臉等等。
爸爸媽媽要加強看護并且適當制止,不要讓筷子變成寶寶的玩具,以免發(fā)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