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指成全別人的好事,幫助別人實現(xiàn)愿望;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含褒義。成人之美(拼音:chéng rén zhī měi)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guān)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論語·顏淵》。

成:成全,幫助。美:好事。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幫助做好事的人去做好事。指成全別人的好事,幫助別人實現(xiàn)愿望。
近義詞:急公好義、助人為樂
反義詞:乘人之危、掠人之美、棒打鴛鴦
出處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論語·顏淵》:“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評析:
孔子在這里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并不難理解,其重點在“美”上。這個“美”字,指的就是別人好的或善的、最起碼也是對社會或他人無害的愿望或計劃。“成人之美”不是單純幫助別人達成愿望,而是幫別人達成美好善良的愿望。如果幫別人干壞事,目的實現(xiàn)了,那也不叫成人之美,而是“助紂為虐”。
因此,所謂“君子成人之美”,就是指有德行的人,總是想著讓別人好,盡力為別人創(chuàng)造條件,成全別人的好事。這種“助人達成善良愿望”的思想,體現(xiàn)了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君子成人之美,出于對他人的關(guān)懷和尊重,是一種博大的情懷。這種助人達成美好愿望的情懷,不但給人帶來情感上的慰藉,還能給人以生活或事業(yè)上的幫助,是在積德行善。
一次,鄒邑的邑宰孔忠對孔子講了一樁訴訟事件。過程是這樣的:一天,衙署里來了幾個打官司的人。原告是六十多歲的富人姬原,被告是姬原的仆人李文秀,另外一個人,則是原告與被告爭奪的女人,她叫甄小玉,現(xiàn)年十八歲。
原告姬原說:“我派人去迎娶小妾甄小玉。不料途中,李文秀和幾個人將小玉劫持逃跑。我知道后,趕緊派人出去尋找,直到天亮才在一個山洞里找到了他們。我有婚約在此,請大人做主,還我小玉,嚴懲罪犯李文秀。”
李文秀辯解說:“我與小玉同歲,從小就由雙方老人定親,現(xiàn)有婚約在此。幾年前,因給父母治病和辦理喪葬,欠下債務(wù)。無奈之下,我到姬原家當仆人。小玉來姬家看望我,姬原見小玉年輕貌美,心生歹意,拿了一筆錢送到甄家逼婚。小玉的父親不同意,姬原就讓手下強迫他在事先寫好的婚約上按下手印。姬原搶親,小玉的父親對我說:‘小玉早就是你的人了,你可以半途劫親,帶她遠走高飛。’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是這樣,請大人做主。”
甄小玉說:“李文秀所說的都是事實,姬原逼婚搶親,罪大惡極;我是文秀的人,請老爺做主,成全我們。”
孔忠當即判決:“姬原恃財作惡,逼婚搶親,現(xiàn)判決:第一,重打四十大板;第二,責令你去甄家謝罪;第三,你逼婚時放在甄家的錢,作為罰金,補償你對甄家人的傷害。”
孔忠說完,問孔子:“我這樣判決,可以嗎?”孔子接著說:“非常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就應(yīng)該這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應(yīng)該是每個人的行為準則。
你既然不想出差上海,何不成人之美,推薦小王去,他家在上海。
為了成人之美,我放下手中的研究課題來當他的助手。
為了成人之美,她主動退出了這次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