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喂養(yǎng)導致積食,寶寶發(fā)出的積食信號,你看懂了嗎?

掌握體溫。每天小孩睡覺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熱。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為食積發(fā)燒和感冒發(fā)燒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熱起來,這時候量量溫度,通常是36度8,或者37度。估計再有兩天,就會發(fā)燒了。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腳心溫度比較高,這在中醫(yī)上叫五心煩熱,也是內(nèi)積化熱的癥狀。
看大便。每天觀察小孩一天幾次大便,是稀還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沒有增多次數(shù),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計就拉起肚子來,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條樣的,忽然發(fā)綠,或者不成形了,或者有塊狀的都不正常。
看舌苔。每天觀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變厚,或者一塊紅一塊白,還有黃苔,也是脾胃出問題了。
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時沒有,忽然出現(xiàn),那離食積也很近了。
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腫脹,發(fā)青,那也是脾胃出問題了,食積了。
看食欲。正每天吃東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看眼睛。哪兩天眼睛沒精神,象睜不開一樣,有一小部分是單眼皮忽然變成雙眼皮。
看睫毛。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翹, 哪兩天睫毛幾根幾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積了。
嘔吐癥狀。吃點東西就吐,這已經(jīng)嚴重了,胃主升清,脾主肅降,現(xiàn)在不降反升。
看睡眠。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這兩天忽然夜里翻來翻去,一會一醒,那也要注意,中醫(yī)有句話叫胃不和而臥不寧。
咳嗽。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口氣。孩子這兩天忽然口氣很重,那也是食積了。
腹?jié)q。肚子沒吃什么東西,肚子也很漲,那也是食積了
反復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發(fā)炎。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扁桃體,小孩子就容易反復扁桃體發(fā)炎,呼吸道感染。


從中醫(yī)上講,經(jīng)過肚子的是脾經(jīng)、肝經(jīng)和腎經(jīng),通過摩腹可以達到調(diào)節(jié)肝、脾、腎三臟功能的作用,讓身體里的“痰、水、濕、淤”的集聚自行散開。
具體操作:把四個手指并攏,放在他的肚子上。然后輕輕盤旋狀揉動,順時針36次,逆時針9次。順揉為清,逆揉為補。連續(xù)揉上30分鐘即可,對孩子的腸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時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說明出現(xiàn)了腸鳴音,或者孩子在排氣,家長不用緊張,這是正常現(xiàn)象。

先讓孩子趴在治療床上,然后從大椎穴(正坐低頭,脖子正中最高椎突處)開始,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將脊柱兩旁皮膚捏起,兩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膚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動,一直推到孩子臀溝的長強穴。一般沿著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15天后可以開始下一個療程
注意:捏脊法適合5歲以下的孩子,這個方法沒有副作用,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膚嬌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爽身粉或香油。
揉捏四指穴
四縫穴每只手只有4個,因它位于掌心朝上,從食、中、無名、小指指尖朝下數(shù),第二個關(guān)節(jié)的橫紋中央,故稱“四縫”。揉搓這8個穴位時,要有一定的力度。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食中指在下,沿著孩子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個穴位揉40次左右。
溫馨提示:揉捏四縫穴配合捏脊,效果更好。

寶寶積食,需要注意少吃多餐,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刺激性食物,讓腸胃可以休息;
多喝水,飯后運動,睡前家長給小孩揉小肚子,幫助促進消化;
吃的太快食物沒有經(jīng)過很好的,充分咀嚼,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后果。要讓養(yǎng)成孩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營造好的飲食氣氛,寶寶自然會吃的很開心的;
不要邊吃邊玩。寶寶慢慢的長大,容易被身邊的事物吸引大家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寶寶很容易會被電視節(jié)目吸引,張口不吞咽、吃飯吃太快、邊吃邊玩同樣這樣對消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