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發(fā)現(xiàn)自己家寶寶總愛趴著睡,即使你幫他翻過來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又翻過身趴著睡去了。那么,寶寶趴著睡到底好不好?家長需要注意什么呢?

1)更有安全感
因為趴著睡的感覺和在媽媽肚子里的感覺很像,有安全感。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nèi)就是腹部朝內(nèi),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勢,這種姿勢是最自然的自我保護姿勢。而趴睡時,人體較脆弱與敏感的前胸部、腹部及外生殖器是被包藏保護在內(nèi)面,不易受外界的任何干擾,如同又回到子宮內(nèi)胎兒的姿勢,所以寶寶趴睡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驚醒。
2)呼吸更順暢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就是開空調(diào)的時候,仰躺著睡鼻子有時候會不通氣,而趴著睡的時候,鼻子就會開始通氣。而因為呼吸道阻塞才趴著睡的寶寶,一般在睡覺的時候會不停地翻身或者是變換睡姿,尋找讓呼吸順暢的睡姿,最后才趴著睡的。
3)緩解肚子疼痛
我們成人肚子不舒服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用雙手捂住肚子,甚至按壓下去來緩解肚子的疼痛。而小寶貝們肚子不舒服的時候,躺著睡又不能自己用手去捂住小肚子,所以只能用趴著睡來擠壓肚子,以便緩解小肚子的疼痛。
一般來說,因為腸道疾病才趴著睡的小寶寶變化會比較明顯,就是平常都很喜歡仰著睡或者是側(cè)著睡,只有突然幾天才會頻繁地趴著睡。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可就要留意了。
4)趴著睡還能讓寶寶松開緊握的小拳頭,對手指發(fā)育和精細運動有好處;也能幫助寶寶肺功能成熟、減輕對心臟的壓迫,還有利于寶寶頸部、胸部、腰部肌肉的發(fā)育,對以后翻身、坐、站、走等有幫助。因此,歐美國家的父母都喜歡讓孩子趴著睡。

趴著睡的壞處也不容忽視,小寶寶趴著睡很容易發(fā)生意外,比如嬰兒猝死。4個月以下的寶寶,小脖子的那點兒頸部肌肉太弱,一旦口鼻被被褥悶住,自己根本沒法轉(zhuǎn)動脖子把臉挪開,在醫(yī)學上,是嬰兒猝死綜合征的一個常見原因。
除了有窒息風險,趴著睡時那些呼吸出來的廢氣多數(shù)還會被寶寶再吸回去,久了很容易讓寶寶低氧或患血碳酸過多癥;而且趴著睡會影響寶寶散熱,讓他們體溫上升不說,還影響到寶寶心血管系統(tǒng)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對小寶寶來說這些更明顯。

1)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肺炎、感冒咳嗽時痰多、哮喘、腦性麻痹的寶寶不適合趴著睡。1歲以內(nèi)的寶寶,尤其是6個月以內(nèi)的寶寶,也不建議趴睡。
2)如果一時半會改正不過來,至少做到別讓寶寶睡太軟的床墊和蓋太厚重的被子,防止寶寶陷入,堵住口鼻影響呼吸。寶寶周圍也不要放毛絨玩具、毛巾等容易堵住口鼻的物件。
3)新生寶寶臍帶沒有掉落前不要趴睡。
4)不要讓寶寶穿著前面有扣子或者突出物件的衣服趴睡。以免壓迫到胸腹部。
5)寶寶喂完奶后躺下時,先不要趴睡,讓寶寶右側(cè)躺片刻,使溢出的奶汁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