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是山藥嗎?答案是否定。牛蒡根本就不是山藥,兩者在外形和功效上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平日如果不認真觀察的話,很多人會把牛蒡和山藥搞混了,下面我們一起從外形和功效來看看牛蒡和山藥的區(qū)別。

牛蒡(學名:Arctium lappa L.),又名:惡實、大力子、東洋參,又名東洋牛鞭菜等。一千多年前日本從中國引進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據(jù)臺灣時曾在臺南要求當?shù)剞r民大量種植,主要原因是臺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質、北回歸線氣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脈造就其當?shù)嘏]虻锰飒毢竦恼滟F性,臺灣已作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發(fā)祥地之稱。屬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葉寬卵形,長達30厘米,寬達21厘米,頭狀花序多數(shù)或少數(shù)在成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瘦果倒長卵形或偏斜倒長卵形,兩側壓扁,淺褐色。花果期6-9月。主要分布于中國、西歐、克什米爾地區(qū)、歐洲等地。,中國牛蒡的種植主要產地分布于江蘇省和山東省,江蘇省的徐州豐縣、沛縣,山東省的蒼山種植歷史悠久,面積規(guī)模較大。
牛蒡為中國古老的藥食兩用食物蔬菜,明朝李時珍稱其“剪苗淘為蔬,取根煮,曝為脯,云其益人”,《本草綱目》中詳載其“通十二 經脈,除五臟惡氣”。《名醫(yī)別錄》稱其“久服輕身耐老”。宋人蘇頌曾這樣描寫牛蒡:“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栗木小而多刺”,“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世界著名的營養(yǎng)保健專家艾爾·敏德爾博士在其所著的《抗衰老圣典》中這樣描述:“牛蒡的根部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它是一種可以幫助身體維持良好工作狀態(tài)的溫和營養(yǎng)藥草。牛蒡可每日食用而無任何副作用,且對體內各系統(tǒng)的平衡具有復原功能。
主栽的品種多為日本品種,有柳川理想、南部白肌、松內早生、山田早生、札幌大長白、野川、白膚等。在中國長期做為藥用,上世紀末才開始對牛蒡的營養(yǎng)價值,食用價值和藥理進行研究。

牛蒡不是山藥。山藥和牛蒡,我們通常食用的部分一個是地下莖,一個是肉質根。另外,從外觀看,牛蒡比山藥要細長一些。另外牛蒡子是辛涼解表藥,用來治療感冒咳嗽,頭痛發(fā)熱,熱毒便秘等。山藥是補氣藥,用于脾胃虛弱,肺虛咳喘,腎虛遺精等。
1、牛蒡與山藥的外表區(qū)別
牛蒡為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2m。形狀像樹根,直長,分叉少,表面粗糙,橫切面有樹根一樣的“年輪”形狀。
山藥又稱淮山,淮山藥、懷山藥等。 根莖粗,直生,長可達1米,表面除了絨毛似的根須外,相對牛蒡表面較光滑,非常脆,用指甲可非常容易"掐"一個凹坑,容易掰斷,橫切面無“年輪”形狀,掰開后切面山藥汁粘稠而牛蒡無此特征。
2、牛蒡與山藥的功效區(qū)別
牛蒡苦寒,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之功效。屬于解表藥中發(fā)散風熱藥。牛蒡預防風熱感冒。牛蒡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嗽,消渴,癰疽瘡疥。
山藥味甘,性平。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山藥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婦女脾虛帶下;肺虛久咳咽干;腎虛遺精、尿頻;消渴多飲。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泄、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