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荔枝上不上火與吃荔枝的量有關(guān)系。荔枝少量食用是不會導(dǎo)致出現(xiàn)上火的情況,但是如果吃得太多就容易出現(xiàn)上火,所以需要控制好荔枝的總量。吃荔枝的時候,也可以配合吃一些其它的水果,也有一些降火的作用,就會減少這種上火情況的發(fā)生。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上火的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吃荔枝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吃一些太涼的荔枝,否則也容易導(dǎo)致出現(xiàn)有腹痛、腹瀉的癥狀。

荔枝屬于溫性食物,少量食用不會上火,但是多吃容易上火。
陰虛不足、虛火偏旺體質(zhì)的人不宜多食,民間也有“一顆荔枝三把火”之說。
明代醫(yī)家李時珍認為:“荔枝氣味純陽,其性畏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疼,病齒及火病人尤忌之。”
建議:
每天吃3-5顆荔枝是比較合適的,不會導(dǎo)致上火。
適量吃荔枝的好處:
中醫(yī)學(xué)認為,荔枝味甘酸,性溫,歸脾、肝兩經(jīng),有生津益血,健脾止瀉,溫中理氣,降逆等功效,能夠治療貧血、脾虛久瀉、氣虛胃寒、呃逆等病癥。
《本草綱目》中記載,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腫止疼、鎮(zhèn)咳養(yǎng)心”等作用。荔枝有些適用于婦女產(chǎn)后血虛及老年體弱多病者。
大量進食荔枝的壞處:
荔枝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大量進食可引起低血糖,輕者頭暈惡心、腹疼腹瀉、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等癥狀,重者嗜睡昏迷、抽搐、四肢癱瘓、心律不齊、血壓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空腹進食大量的荔枝,引起突發(fā)性低血糖所致,被稱為“荔枝病”。

1、把新鮮荔枝泡在淡鹽水里,過一個半小時左右再吃,或者吃完荔枝后喝點菊花茶。
2、將新鮮荔枝放于冰水,或者沉于水井或放于冷泉(水)中,隔夜再吃,可減少上火,而且能化燥氣而能補陰。
3、吃荔枝前喝點鹽水、夏枯草涼茶,或冬瓜湯、綠豆湯等對上火有預(yù)防作用。
4、吃荔枝的同時,多喝淡鹽水,也可用20-30克生地煲瘦肉或豬骨湯喝,或與蜜棗一起煲水喝,都可以預(yù)防荔枝病。
5、吃荔枝時,把剝開果殼后的一層薄薄的白膜,和肉一起吃下去不上火。或者吃完荔枝后,把荔枝蒂部凹進果肉白色蒂狀部吃掉,這樣連吃2-3顆,也可以有效防止上火。
6、新鮮的荔枝葉、荔枝殼煮水喝,也可防治吃荔枝上火。
7、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天亮前露水未退之時就地吃剛從樹上摘下的荔枝,可不上火。據(jù)說,此時的荔枝吸收了一天的陽光,又經(jīng)過一夜的溫涼,熱性已消減,顆顆荔枝處于香、甜、鮮、脆的最佳狀態(tài),不但入口味美,而且不易上火。

◆ 荔枝雖然好吃,但是要控制量,一人一般建議不要吃超過300g。
◆ 不能讓小孩吃太多,一般一次不要超過5顆。
◆ 不要空腹吃荔枝。
◆ 用荔枝殼煎水喝,能緩解“荔枝熱”。
◆ 果糖不耐受、糖尿病人不要吃荔枝。

看顏色:果殼的顏色并非判斷荔枝成熟度、甜度的依據(jù)。青的不一定酸,紅的不一定甜。要看品種(果殼偏青綠色、青中帶紅是白糖罌獨有特點)。
看果皮:盡量選擇水潤圓滑的。如果果皮發(fā)干,那么荔枝可能儲存時間比較長了。
聞香氣:自然成熟的荔枝本身會散發(fā)淡淡的荔枝香;如果聞不到香氣,可能就是還沒有成熟;如果有發(fā)酸或者有酒味的,可能已經(jīng)變質(zhì)了。

找到荔枝的“一線天”,用手指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