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糯米泡的越久越好,但最少也要泡3個小時。正確的做法是用溫水浸沒糯米,米水比例為一比二最適宜,每天換2~3次水,浸泡幾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細胞吸水將細胞壁脹破,黏性成分釋放出來,可使粽子異常黏軟。只要每天堅持換水,糯米是不會變質(zhì)的,但水量要足,否則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氣中,米粒就會粉化。

包粽子的米為什么要泡
糯米中的黏性存貯于細胞當中,若用水淘過馬上就包粽子,即使是上等的糯米也不會很黏。因為粽子糯米直接煮吸水性較差,包粽子前對糯米的浸泡會讓糯米在煮的時候更容易吸水,縮短粽子的煮制時間,并提高粽子的口感。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說法一
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時間為:瀝水時間30分,浸泡時間40分,糯米和水的比例為1:2,浸泡水溫30度左右。這樣泡出來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澤潔白、有光澤,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氣,口感黏度適中,精而不爛。
說法二
糯米越泡會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換句話說,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確,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個小時左右。正確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沒糯米,每天換2~3次水,浸泡幾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細胞吸水將細胞壁脹破,黏性成分釋放出來,可使粽子異常黏軟。只要每天堅持換水,糯米是不會變質(zhì)的,但水量要足,否則糯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氣中,米粒就會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