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產以后,身體調理就要提上日程了,那么產后恢復要做好哪些工作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房間要定期通風換氣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有利于媽媽和寶寶的健康。有些媽媽遵循老一輩的月子觀念,一整個月子期間都把房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別說風了,新鮮空氣都進不到房間里,非常不可取。
2、適度攝取營養(yǎng)
坐月子期間適當進補,能幫助身體快速恢復。有些媽媽害怕產后進補導致肥胖,便十分克制,菜肉都吃得少,這種做法不可取。媽媽分娩時消耗大,產后必須適當進補,而且要注意葷素合理搭配,保證足夠的攝入量。不然營養(yǎng)不夠,且不說身體恢復慢,就連寶寶所需的奶水都無法保證。
3、及時排尿
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前期的臥床休息,會讓大家忽視憋尿的危害。自然分娩的新媽媽產后第一次排尿非常重要。一般產后6-8小時內一定要排尿。一旦發(fā)生尿潴留,膨脹的膀胱可能會影響子宮收縮,不利于產后恢復。新媽媽若不習慣臥床排尿,可坐起來或讓家人扶著去衛(wèi)生間排尿。
若排尿困難,可以打開水龍頭,利用流水聲刺激排尿。若長時間憋著不能排尿,要盡早告訴醫(yī)生,看是否需要導尿。
4、盡早下床多走動
并不是坐月子期間就一直都要躺著,也需要運動,動一動對媽媽的健康好。順產的媽媽如果會陰部無裂傷,且身體沒有其他不適,24小時后可站起來為寶寶換尿布,第二天起可在房間里慢慢走動,每天走2-3次,每次30分鐘。雖然已經能下床走動,但第一次下床走動時要有人陪伴,以防頭暈而摔倒,也不要久站。之后逐漸增加活動次數和時間,半個月后便可做些簡單的家務。
5、呵護外陰
因為生完孩子以后,陰道的損害還是有點的,產后惡露排盡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衛(wèi)生護墊一定要勤換,而且每天要用溫水清洗外陰,否則長時間不清洗也會引起外陰不適。如果側切傷口或會陰發(fā)生腫脹,可用50%硫酸鎂溶液濕熱敷。如果傷口紅腫、發(fā)熱,應盡早咨詢醫(yī)生,及時處理。
6、觀察惡露變化
惡露一般持續(xù)3周,初期是咖啡色,隨后顏色逐漸變淡,量逐漸減少。如果惡露中有血塊、出血量增多或有不好的氣味,排出時間過短或過長,則表明子宮收縮不良或有感染,應及時看醫(yī)生。
7、勤換內衣內褲
作為女性一定要保持,一天更換一次,不要覺得清洗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注意,剛生產完的頭些天,即便不適宜洗澡,也要勤換內衣內褲。因為產后媽媽的汗液和乳汁容易弄濕衣服,而且產后頭幾天惡露較多,容易弄臟內褲,必須天天更換,以免引起皮膚和私處感染。
8、讓身體保持清爽衛(wèi)生,做好局部的衛(wèi)生
這點不管在什么時候,大家都應該注意做好。一般情況下,若會陰部無傷口,身體沒有其他不適癥狀,產后3天便可開始淋浴。沐浴時衛(wèi)生間要溫暖,水溫要適宜,沐浴時間不可過長。
產后恢復很關鍵,但它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愿每位產后女性都能恢復最佳的身體狀態(tài)!